2019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来源《新华网》6.19 “为政之要,莫先乎人;成事之要,关键在人”,意思是治理国家,最紧要的是获得优秀的人才。治国如此,支持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加快发展,人才更是关键。好的机制是开展工作的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偏远地区“人才荒”,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工作高度重视,营造重才氛围,公平公正用人,完善引进人才的薪酬待遇、住房、生活津贴等优惠政策,加大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持力度,建立有效防范人才流失的措施等等,目的在让更多人才真正愿意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扎根工作,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国家尚且出台了一系列留住人才的政策文件,而对于人才本人,笔者认为: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对优秀的人才而言,相对软硬件基础薄弱、收入低、待遇差、施展平台和发展空间狭小的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不断努力寻求更好的工作环境、发展空间,是无可厚非的自主选择。但是,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优秀人才,“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党兴党,是每个共产党人的职责所在。每个党员除了考虑自身的发展,在理想信念上也应当坚定不移。“革命理想高于天”,无论环境、条件和职务如何变化,都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忘入党誓言,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人,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始终牢记党的宗旨。能担当敢担当善担当的无私精神是一名青年党员的应有品质。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党的事业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环境最艰苦的地方去,更是每个青年党员,优秀人才无悔的选择。 特约评论员 肖颖旎 |
        更多精彩新闻请点击:http://www.peoplessjj.com/《时事经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