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北京中关村调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考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引进、发挥作用情况。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重申了人才的重要性。提出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在本次的主题教育活动中,中共政委陈希同志也做出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科技创新和人才交流合作的大门也会越开越大,要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更加积极,蕴含着进取有为的精神。党的十九大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出发,把人才定位为“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这就将人才与党的初心与使命联系起来。将人才梦与中国梦联系起来,赋予了人才和人才工作更高的历史使命和时代定位。面对当前白热化的人才竞争,我们需要对人才时刻保持饥渴的态度,要知道“守株待兔”是等不到人才的,必须拿出“三顾茅庐”的姿态和诚意,才可能把人才请进来。在人才战略方面,我们应做到伸长手臂引人才、虎口夺食抢人才,紧盯世界科技前沿,对事关未来发展的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的人才提前谋划、超前布局,对目前的高尖端重量级产业,要研究出专项人才集聚政策,确保在战略必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 更加开放,彰显了宽广包容的胸怀。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形成开放新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必须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要打开全方位视野。既要用好海外引才工作站等传统渠道,又要建立境外孵化中心等新型平台。要促进体制内开放,建立来去自由、便利高效、亲切友好的国际人才制度环境,不断推进人才发展从政策性优惠向体制性开放转变。也要倡导体制外开放,建设一批国际社区、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增强人才的融入感、归属感。 更加有效,明晰了务实管用的方法。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强调了“六个全面”“六个不断提高水平”的重大要求。人才工作也有一个把握规律、创新方法、提高质量的问题。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优化思维、优化方式、优化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特约评论员 尹䶮 |
        更多精彩新闻请点击:http://www.peoplessjj.com/《时事经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