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e:global.cfg_webname/}

城市: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四川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重庆贵州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来源:人民日报社市场报网络版<<时事经济观察>> 发布时间:2019-11-13 17:02:49

  11月2日至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和市长应勇陪同下,深入上海杨浦滨江、古北社区,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社区治理和服务等进行调研,同基层干部群众亲切交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大推进三大攻坚战力度,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妥善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勇挑最重担子、敢啃最难啃的骨头,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生活环境、社会秩序等方面都体现着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城市是人民的,城市治理说到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唯有坚持问计于民,才能提升治理的科学有效性,找到精准治理的发力点。

  提高社会主义现代会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首先要构建现代社会治理格局。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最重要的是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法治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注重制度建设,就要加强重点领域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更加重视社会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公众文明素质提升等基础性政策保障,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化社会治理体制。

  二是要以解决群众利益问题为抓手。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为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加快实施棚户区改造;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推进城市垃圾分类、河湖长制治理、“厕所革命”……近年来,党中央围绕城市治理,推出了一系列落地有声、群众叫好的扎实举措,一系列城市治理的难题得以破解,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将“人”这个最重要因素放在城市治理的中心位置。随着城市加速发展,治理就越要从精细处入手,从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做起,用“绣花”般的精细治理,传递城市的“温度”。

  三是要提升公众参与度。城市建设得好不好,应该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评判标准;城市治理得好不好,老百姓感受最直接,也最有发言权。推进服务供给精细化,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对接群众需求实施服务供给侧改革,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抓一些“牛鼻子”工作,抓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坚持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把分散式信息系统整合起来,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履行好党和政府的责任,鼓励和支持企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探索建立可持续的运作机制……通过聚焦群众需求、解决民生诉求,推动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相向而行,将城市打造成宜业宜居的乐园,形成更加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

                  特约评论员 滕芸


        更多精彩新闻请点击:http://www.peoplessjj.com/《时事经济观察》
责任编辑: 李桂华

渝ICP备18016245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2号人民日报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2018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监督电话:010-65365635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