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九大报告中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明确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这些重要论断对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在十九大报告里,“法治”一词出现了33次,“依法治国”出现了19次。报告明确提出的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理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进一步凸显了法治在治国理政中的地位,开启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 大力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工作,离不开党的统一领导,很多困难与障碍,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循序渐进。当前,法治理念需要强化,法治意识需要加强,践踏法治的情况仍然存在。报告提出要“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这一机构的成立正是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将会在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征程中发挥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监督落实等多项作用,有利于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有利于统筹规划,顶层设计,推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有利于深化改革,破除一切阻碍法治建设向纵深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资源,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深化全民法治教育,提高全民法治素养。 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必须维护宪法权威,在宪法的框架内逐步合法有序展开。报告提出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这就确立了宪法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核心地位。必须全面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一是健全合宪性审查机制。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合宪性审查机制,切实解决违反宪法精神的行为,确保违宪行为能够得到及时纠正和追究。二是强化备案审查机制。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进行备案审查,才能保证法律位阶效力的稳定。三是实施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誓制度。通过各种形式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凡是经人大及常委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常态化的法治活动正是全面维护宪法权威的生动实践,不仅有利于增强公职人员的宪法观念,更能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权威,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坚定法治信仰,积极应对新问题与新挑战,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特约评论员 吴红 |
        更多精彩新闻请点击:http://www.peoplessjj.com/《时事经济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