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党历来反对形式主义,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形式主义都有过批判,坚决防止形式主义侵害党的健康肌体。 当下,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精准扶贫变成了“精准填表”,干工作必须先拍照留痕,这些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以至于有人说:“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如今,从“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到考核“瘦身”,再到严管和厚爱相结合,中央加大力度为基层减负就是减压,也是为基层干部添动力,不仅可以减少基层堆资料、凑数据、造“盆景”等不良现象,更能让基层干部心劲足,轻装上阵往前冲。 减负并不是降标准,也不是减质量,更不能走形式,把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从痕迹管理中解放出来,从过度检查中解救出来,让基层干部集中精力干实事,解决问题求实效,这样他们才更能完成高质量的工作。 基层,有最坚实的力量、最强大的血脉、最活跃的源泉。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离不开基层视角、基层情怀。 “对我们基层面临的形式主义困扰,总书记真是明察秋毫”“有对文山会海、督查检查考核过多等突出问题的剖析,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还有监督保障机制,这让我们充满期待”“我们更得撸起袖子干事创业”……近日,中办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在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特别是来自基层的代表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纠偏的决心、务实的举措,直击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让广大干部为之振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持之以恒反“四风”、正风肃纪久久为功,推动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但种种形式主义新表现深刻说明,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一抓就好转、一松就反弹,切不可掉以轻心。各地各部门以抓实“基层减负年”为契机,从根本上深挖自身作风积弊,坚决防止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才能标本兼治,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 基层治理之难,难在加强创造性落实,畅通“最后一公里”。基层情况复杂多变,难点痛点问题较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广大干部才能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牢牢扭住为基层减负这个“牛鼻子”,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活广大基层干部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基层干部队伍就能轻装上阵,接“烫手山芋”、钻“矛盾窝”。 基层,是实践的原野、历练的疆场。扎根基层、淬炼本领,是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为基层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广大基层干部就能更好地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更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特约评论员 吴红 |
        更多精彩新闻请点击:http://www.peoplessjj.com/《时事经济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