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e:global.cfg_webname/}

城市: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四川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重庆贵州

最高法调研报告:寻衅滋事罪泛化倾向明显,应审慎处理上访案

来源:时事经济观察网官方账号 发布时间:2023-08-16 23:34:04

  来自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四庭的一份最新调研报告认为:寻衅滋事罪因边界不清,导致容易被泛化适用的倾向明显。8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信公号发文《关于“新时代农村刑事犯罪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暨“寻衅滋事行为的刑事规制”课题在浙江、福建的调研报告》(下称《调研报告》),谈及了前述观点。

  因规定模糊、担心被用作“口袋罪”,寻衅滋事罪的适用与存废是法律界长期关注的焦点问题。

  《调研报告》建议,要加大对寻衅滋事犯罪案件的审判指导,以司法文件或典型案例的形式,指引地方法院准确适用法律;审慎处理因信访、上访而引发的寻衅滋事案件。

  图片据最高法微信公号。

  寻衅滋事罪案件数量、占比持续上升,引发“口袋罪”担忧

  寻衅滋事罪出自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该条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曾撰文谈到,寻衅滋事罪对于弥补处罚漏洞,实现刑法的惩罚功能有其积极作用。但因此罪外延过于宽泛,适用过于模糊,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一直受到学界诟病。

  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信公号8月16日发布的《调研报告》认为,寻衅滋事罪是实践中常见多发犯罪,近年来该罪名有被泛化适用的倾向。为准确适用法律,对该罪适用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报告》介绍,过去十年中,浙闽两地农村寻衅滋事案件数量均排在各类罪名的前列。被告人绝大部分系年轻人,其中又以外来务工人员或无正当职业者居多,因酒后肇事、赌博引发的犯罪常见多发。因违法上访而被以该罪名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也时有发生。

  谈及寻衅滋事罪的适用,《调研报告》表示,调研中发现,该罪认定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被告人的主观动机难把握,容易陷入客观归责;二是对违法信访行为能否以本罪论处认识不一;三是因边界不清导致容易被泛化适用的倾向明显;四是与其他相关罪名的区分较难;五是行刑衔接不畅,容易导致行政违法行为被拔高作为刑事犯罪处理。

  自寻衅滋事罪设立伊始,前述争议就一直存在。寻衅滋事罪源于已被废止的流氓罪。1997年《刑法》大修,因规定过于宽泛而广受批评的流氓罪被废除并拆分为数个罪名,寻衅滋事罪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但由于寻衅滋事罪表述模糊,入罪门槛低,涵盖范围广,在司法实践中出现扩大化的趋势,一直以来争议不断。

  实务层面,寻衅滋事罪的数量近年来也不断增加。来自平邑县人民法院的一份调研报告,梳理了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发布的2011-2019年全国一审程序中寻衅滋事罪案件及全部刑事案件。研究发现,寻衅滋事罪案件数量一直呈现递增趋势,由2011年的892件,上升到2019年的43776件,其占全部刑事案件的比例也在增加。

  “随着全国进入一审程序的刑事案件总数量的减少,寻衅滋事罪案件在全部刑事案件中的占比一直呈现递增趋势,在2019年占比突破百分之五。”作者写道,“在刑法所规定的四百多个罪名中,寻衅滋事罪占比4%已属占比较高,寻衅滋事罪的司法适用仍呈扩大趋势。”

  罪名存废业界讨论多年,最高法调研建议加大审判指导

  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一直有代表委员建言废除寻衅滋事罪,或限缩其适用范围,引起媒体广泛报道。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新当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朱征夫再次公开呼吁取消寻衅滋事罪。据媒体公开报道,朱征夫表示,寻衅滋事罪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惩治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对于一些无故寻衅、滋事,情节严重的行为人,有一定的惩戒价值。但该罪名的种种弊端也时刻侵蚀着法律的根基,其模糊性不仅影响人民群众对权利义务的合理预期,也导致执法机关选择性执法。

  朱征夫曾在2008年至2022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多次呼吁废除寻衅滋事罪。他曾在提案或建议中分析,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缺乏明确性、与多个《刑法》法条存在竞合、存在体系上的逻辑缺陷,且其所打击的危害行为,已有相应法律予以处理,取消该罪不会出现法律的空白。

  2022年全国两会时,时任全国人大代表肖胜方也曾建议废除寻衅滋事罪。他在当时提交的议案中表示,立法者新增该罪名,目的是准确厘清罪与非罪的标准,更好地实现惩罚犯罪及保障人权的功能。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寻衅滋事罪包含的内容变得包罗万象,成了一个新的“口袋罪”。该罪名不仅与犯罪构成类型化要求相悖,有违罪刑法定的原则;在罪责刑相适应方面,也因为其“兜底性”容易引发轻罪重判或者重罪轻判的情形。基于此,肖胜方建议通过修改刑法废除寻衅滋事罪,并将其拆解归入其他罪名。

  法律界另一种长期存在的观点认为,寻衅滋事罪的主要问题出现在执法环节和法律适用上,通过明确规制、限缩可以让其更好运行。2013年最高法、最高检发布《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列举了寻衅滋事罪的适用情形。但近十年的实践后,法律界有许多声音认为,该规定仍有模糊部分,需要进一步明确。

  也有观点强调,寻衅滋事罪的扩大化与基层的司法逻辑有关,单纯取消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有新的“口袋罪”取而代之。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明楷在202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表示“口袋罪”的形成虽然有刑事立法的原因,但更可能的原因是司法实践的滥用。具体到寻衅滋事罪,他分析,该罪之所以成为一个“口袋罪”,是因为该罪的各种选择性要素较多,司法机关将具体概念提升为更上位的概念予以适用。他指出,近年来司法解释有注意防止“口袋罪”现象发生,但对寻衅滋事罪的司法解释,并没有限缩的迹象。他强调,最高司法机关应当慎重制定司法解释,避免带头适用“口袋罪”,导致下级司法机关滥用“口袋罪”。

  从这份来自最高法刑四庭的调研报告看,研究者也倾向作出调整。《调研报告》表示: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要加大对寻衅滋事犯罪案件的审判指导,以司法文件或典型案例的形式,指引地方法院准确适用法律;审慎处理因信访、上访而引发的寻衅滋事案件。

来源:南方都市报


        更多精彩新闻请点击:http://www.peoplessjj.com/《时事经济观察》
责任编辑: 飞戈

京ICP备18023181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2号人民日报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2018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监督电话:010-65365635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