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e:global.cfg_webname/}

城市: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四川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重庆贵州

文化自信离不开历史文化的传承

来源:人民日报社市场报网络版<<时事经济观察>> 发布时间:2019-06-17 16:38:03

  城市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记得住乡愁”,就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中华文化基因。(来源:求是网,6月15日)

  国家统计局2017年末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率为58.52%,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已经增长了3倍,但距离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也意味着中国将继续进行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但在城市化进程中,也频繁出现破坏历史文化古迹的情况,比如,为打造“总理童年仿古街区”,江苏淮安拆除了已存在上百年的多座清代及民国时期的民居;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7处不可移动文物被强拆;福建戚继光兵营古迹遭强拆;福州海军名将邓家骅故居被强拆……拆掉真文物,建设假古董,当下,不少城市在建设浪潮中不顾后果,只将高楼大厦看作城市,却丢失了历史文化底蕴。

  城市是时间与空间的乘积,老建筑尤其是不可移动文物更是城市发展的记忆体,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进行城镇建造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城市的“外在建设”,而忽略了历史文化底蕴的保护和传承。一座城市要把建设、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这既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这是引导人们群众树牢文化自信的重要保障。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这是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引用过的古语。各个城市的传统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是人民群众的精神之根、文化之魂,一个城市要发展壮大,广大人民群众要树立文化自信,就不能丢掉了历史根基,不能没有文化的传承。我们在进行城市改造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比如,《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就提出,要“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充分体现对称、天人合一、街坊等中华营城理念”。通过充分地消化吸收传统文化更好地促进城市发展,使传统与现代元素有机融合。这些是我们在进行现代化建设中所应思考和借鉴的。

  同时,历史文化的传承是为了进一步树牢文化自信,但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固守传统、抱残守缺。我们应该鼓励社会参与、市民关注,一起去检验一种传统文化元素是否“优秀”,是否对我们的文化发展有帮助,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特约评论员   刘云峰


        更多精彩新闻请点击:http://www.peoplessjj.com/《时事经济观察》
责任编辑: 李桂华

京ICP备18023181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2号人民日报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2018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监督电话:010-65365635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