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搞经济建设、抓各项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党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计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民生问题事关全党工作的重心,也事关社会治理的基础,让人民群众更多分享发展红利,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将推动就业落到实处,才能保证人民群众的收入持续稳定。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2019年就业预期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这些目标和数据显示了政府为推动社会就业所做出的实际规划和期望。推动就业不仅要政府作为“领头羊”,更需要社会力量参与进来,需要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需要教育因材施教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需要个人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等等,唯有多方参与,一同并举才会推动就业成绩迈向新台阶。 “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将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痛点、拐点实现点点突破,将民情、民意放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指导方向上,才能赢得民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行的户籍改革、异地高考试行,简政放权、建立权力责任清单等等,将一张保基本、兜底线、广覆盖的民生保障网正在织密织牢。让更多人的发展成果越来越惠及全体人民,是筑牢民生工作的重点所在。 构筑好民生工程的基石,任重而道远。回顾中国道路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地为人民造福的过程。虽然当前民生领域还有着不少需要补齐短板,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还有着不少忧心事、烦心事,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食品安全、生产安全、公共治安等各项民生的保障和改善工作。广大党员干部把群众的心声和述求当作第一航标、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原则,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近14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完善、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 特约评论员 谢婧文 |
        更多精彩新闻请点击:http://www.peoplessjj.com/《时事经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