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7日是第六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二十七个国际消除贫困日。这一天,离中国人摆脱绝对贫困的目标已近在咫尺。”《 人民日报 》(2019年10月17日) “要强化目标责任,坚持精准扶贫,认真落实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措施,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掷地有声地指出。 扶贫“贵在精准”,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的扶贫方式,精准发力、聚焦聚力,做到“精准施策”。搞特色种植养殖、手工艺、乡村旅游、医疗帮扶……了解扶贫户的需求,客观合理地制定帮扶计划。要求稳和准,眼明心细,下一番苦功夫。基层干部要摸着石头过河,在摸索中前进,摆正心态,有好的经验教训积极总结上报,避免扶贫路上走弯路。 扶贫“重在扶志”,教育有保障是脱贫攻坚治本之策,只有贫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才能具备就业创业能力,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彻底“斩穷根”,从内心里摆脱贫困的意志,增强主动性。基层干部要做足思想工作,身体力行,公事公办,多学习多思考,让群众信服,才能得到群众支持,把想法变成现实。 脱贫“重在攻坚”,目前还有主要生活在深度贫困地区的1660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越是到吃劲的时候,越要响鼓重锤。要实事求是,做到“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决不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逐一研究细化实化攻坚举措,攻城拔寨,确保完成脱贫任务, 脱贫攻坚战场上,战鼓声声催人奋进。只要万众一心拧成一股绳,频道不换、靶心不散,一鼓作气、顽强作战,就一定能如期实现一个都不落下地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 特约评论员 杨体洪 | 
        更多精彩新闻请点击:http://www.peoplessjj.com/《时事经济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