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扶贫工作是一项光荣艰巨的政治任务,时间紧、任务重、目标明确,促使扶贫干部在扶贫工作中要真扶贫、扶真贫,坚决杜绝“走马观花灯”的现象,要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要让困难群众真脱贫就要走进困难群众身边融入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生活、生产情况,真真切切的把困难群众当做是自己的父母细心对待,把困难群众的问题当做是自己的问题去化解。 当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为确保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中央高度重视,为战斗在扶贫一线的党员干部能更好地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相应出台了不少政策,目的就是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作为、勤勉工作、勤政为民,全力以赴实现党的伟大目标。而我们作为党员或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要时刻跟党走,听党召唤,要加强党性锻炼和提升党性修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筑牢思想防线,严防扶贫工作的松、散、懒。 扶贫需实干。“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作为奋斗在扶贫一线岗位的工作人员,我个人认为不要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关在房间里纸上谈脱贫,要放下资料包袱、迎检包袱,轻装上阵走进农村,下到田地去创新实践工作,要让百姓既感受到又体会到党中央对扶贫工作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坚定决心。 扶贫先扶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困难群众的致困因素诸多,要让一个低迷者看到希望的曙光就要在思想上注入活力,激发他的斗志,有斗志的脱贫才是真脱贫,安于现状的脱贫是假脱贫。作为党员干部要自身过硬放眼未来,引领困难群众向着美好的幸福生活出发。 而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群众们的精神问题、思想问题。扶贫,是指扶持贫困的农村、农户发展生产,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精准”二字。2019是推进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年,也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年,在推进各项脱贫工作并且取得巨大进展的同时,“精神扶贫”也渐渐走入大众视线。“富裕”只是扶贫的表象,实现精神脱贫才是斩断穷根的 “利剑”。 随着这些年政府对扶贫的越来越重视,各项优惠政策不断落地,部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动性降低、依赖性增强,“等、靠、要”思想严重,产生这种思想的根本原因就是扶贫未能扶志,如果不能实现精神脱贫,那么一切扶贫工作都将只是治标不治本,只有让百姓们真真正正想要富起来,才能发挥群众在扶贫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干劲儿,向着小康的道路大步奔跑。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扶贫是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要想发挥好这种动力,既要激发出党员干部在贫困地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又要让贫困群众明白,“等、靠、要”不是永久的致富方式,要真正正正相信政府、依靠自己,自力更生,明白只有用自己的大脑和双手去创造才能挖掘出不竭财富。 打赢扶贫攻坚战,需要同心共济、群策群力,这是共创美好新时代、画好最大同心圆的职责所在,只要坚定信心跟党走,撸起袖子加油干,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早日实现小康梦。 特约评论员 周涛 |
        更多精彩新闻请点击:http://www.peoplessjj.com/《时事经济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