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e:global.cfg_webname/}

城市: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四川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重庆贵州

媒体:核酸“一天两检”不科学不合规 梁万年:“躺平”与中国文化不相容

来源:时事经济观察网 发布时间:2022-10-14 07:34:48

  

  
      核酸“一天两检”,不科学也不合规

      10月12日起,郑州市高新区多个社区发布公告,要求连续3天开展全民核酸检测,一天两检(7:00-13:00和19:00-24:00这两个时段各一次),对不参加核酸筛查的居民,健康码将弹窗提醒。

   前一段,随着国家医保局发文,要求常态化核酸检测的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许多地方的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已经下降。对于部分出现散发疫情的地区,“一天一检”已经是相当严格的公共卫生管制措施。即便是今年上半年在单日新增病例高达近万例的上海市,也顶多是“一天一检”,再配合居家抗原检测。笔者查询公开资料,发现“一天两检”仅在广州花都区出现过,在全国罕有先例。

   从防止疫情扩散的出发点看,鉴于新冠病毒新型变种带来更多的隐匿传播,以及现有核酸检测技术客观上存在的“假阴性”,也许当地防疫部门不得不想出“一天两检”的升级措施,然而,这一措施在技术上并不科学。既然其他执行“三天两检”的地区,还要求两次检测间隔24小时以上,就说明检测频率过高难以体现样本特异性,形同部分医院的过度检查、资源浪费。

   退一步说,即便可以证明“一天两检”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能捕捉“漏网之鱼”,按照公共卫生法的“合乎比例原则”,也要确保防控措施与疫情严重程度相对称,而不能追求消除小概率的疫情风险而造成大概率的经济社会损失。这就好比不能追求身体没有任何癌细胞而滥用放化疗最终杀死大量正常细胞、毁掉有机体的正常机能。

   另外,防疫政策还要考虑对管理对象影响的最小化。“一天两检”规定了早上、晚上两个非连续时段,老百姓做核酸的压力更大了。

   任何重大防疫公共政策都需要论证其合法合规性。“一天两检”究竟是地方自主行为还是代表了全国防疫政策的最新动向?实际上,笔者查阅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并未规定核酸检测频次的上限和下限,仅设置“区域核酸检测”条款并规定:“根据疫情发生地区人口规模大小、感染来源是否明确、是否存在社区传播风险及传播链是否清晰等因素综合研判,根据风险大小,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确定检测人群的范围、频次和先后顺序……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动态调整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

   上述中央防疫政策的模糊地带,客观上给各地创造了巨大的自由裁量空间。按照行政法和公共卫生法的一般原则,核酸检测范围和频次增加,既涉及到由地方财政兜底的纳税人税金的合理使用,鉴于核酸检测结果与健康码赋码挂钩,又涉及到对出行自由等基本公民权的限制。因此,在核酸检测新政策出台前,笔者强烈建议,当地要开展专业对口、系统全面的专家论证,实施公开听证、公开征求意见等民意反馈机制;即便是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来不及走上述流程,至少也应该在事中公开回应公众疑惑,在事后对政策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郑州市高新区“两天一检”政策是否合法合规,当地官员说的不算,社会舆论说的也不算,公共卫生和政策科学说的才算。

   近期全国各地的散发性疫情乃至聚集性疫情此起彼伏,有的县城只出一例阳性病例就实施全员核酸检测,有的大城市坚持按照街道、社区为单位实施全员核酸检测,除了公共卫生因素之外,这背后显然有政府对疫情管控能力的巨大差别。下一步,笔者建议,若有第十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新增地区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指标,将其应用到核酸检测范围与频次、隔离管控区域范围划定等领域,尽可能实现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同等级地区适用于相同的防疫政策,从而避免地方因自由裁量权过大,进而滥用防疫措施、过度提高防疫等级。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

   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运行,我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3日举行的关于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有关情况的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指出,要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以快制快,阻断疫情传播,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就社会关注的问题,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等给予了回应。

   记者:病毒的致病性持续下降,为何付出相当多的力量来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

   梁万年:我国的“动态清零”总方针是基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所决定的,其核心是阻断疫情,而不是消灭病毒,要快速发现、快速扑灭,阻断疫情的持续性社区传播,防止疫情形成规模性流行或者规模性疫情反弹。

   衡量疫情危害性大小有两个不同视角。首先是国际上通用的公共卫生视角,使用死亡率、超额死亡率等指标来衡量。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病死率确实是在下降,但由于它的传播速度快、传播更隐匿、免疫逃逸现象在逐渐增强,较多的感染人数乘以个体病死率,死亡人数也会相对较多,群体死亡率就会高于流感,且不低于原始株和其他变异株,这一点恰是世界卫生组织、各个国家判断它的危害性的重要指标。其次是超额死亡率,也就是疫情出现后影响的不仅是感染了这种疾病的患者的重症和死亡,还可能导致医疗资源挤兑,因此可能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在正常状况下的死亡的出现。

   我国人口总数大,老年人口占比高,同时还有大量基础病患者,他们是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以后得重症甚至发生死亡的概率比一般人群高。此外,加上前一段时间防控的效果,我国人群新冠病毒感染率总体较低,获得的自然免疫不强。尽管我们通过免疫接种获取了一定的免疫力,但新变异株对这种免疫力的逃逸在加强,所以如果我们放松防控,势必会造成大量感染,有可能造成大量重症乃至大量死亡。现在国际上,各国科学家非常关注和担忧感染新冠的后遗症问题,有研究表明有一定比例的感染者会出现诸如疲劳、呼吸困难、神经认知障碍等多种后遗症,对这种情况的致病机理、最终持续时间,科学上也不完全了解,还有很大未知,不像对一般流感和已知疾病那样。

   记者:如何让防疫政策更加有利于复工复产,尽可能减少对普通民众的影响?

   雷正龙:首先要不断提升疫情防控科学精准水平。各地加快精准做好流调工作,疫情防控不能简单化,不能过大范围划定风险区域,不能以“静默”代替管控。对风险区域外的学校、餐饮等单位要加强疫情监测,坚决避免“一关了之”。

   要减少疫情防控对群众的影响,既要科学精准管控又要讲究温度,全力保障疫情期间群众的生活物资供应和就医需求。同时,要加强对各地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既要做到疫情防得住,又要保证行业运转正常发展。

   记者:我国内地首次检测出奥密克戎变异株BF.7亚分支,其致病力和传播力是怎样的?

   董小平:第一,病毒变异是非常常见的自然规律,这是病毒对外界压力的一种反应,新冠病毒的表现更加充分。新冠病毒虽然只出现两年多,但在有大量自然感染人群和更大量疫苗接种人群存在的情况下,其变异速率明显加快。第二,所谓BF.7亚分支,是BA.5.2.1.7的缩写,本质上是奥密克戎BA.5变异株的进化分支,在全球占比从9月下旬的3.5%左右增加到上一周的11%。第三,BF.7亚分支和其他的奥密克戎进化分支刚出现的时候非常相似,呈现出较强的传播能力,但是BF.7是否能成为下一阶段全球的优势毒株,还要进行观察。第四,BF.7的进化分支在致病力方面没有明显改变,也就是致病力没有明显增强。

   记者:大家都期待疫情早日结束,尽快回归正常的生产生活,还需要多久,还需要做哪些充分的准备工作?

   梁万年:我们都期盼疫情能够早日结束,能回归到像2019年以前那样正常的生活。现在总体来看,我们的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还没有达到胜利彼岸。我们是否彻底战胜疫情,需要综合考虑新冠病毒的变异、疾病的感染谱、严重度的变化,以及卫生健康系统的抵抗能力,包括防控能力、救治能力、社会公共卫生的干预措施等方面要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我们现在正处在这个窗口期,当前要坚定信心、统一思想,再坚持坚持才会胜利;要加强疫苗接种,特别是对老年人的疫苗接种,防止重症和死亡;加强防控、救治能力的建设和相应准备;发挥科技作用,在更有效的疫苗和药物的研发、生产、供应方面还要加大力度,目前在药物上已经看到了一些曙光。同时,要做好相应物资储备和保障,包括疫情防控物资的储备,也包括保证正常生产生活的物资储备;实行快速、精准的防控,防止“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的现象。如此,我们一定能最终战胜疫情。


        梁万年:“躺平”与中国文化和抗疫理念不相容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13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就防控策略有关问题表示,国外所谓的“躺平”,与中国的文化和抗疫理念是不相容的。

   在回答中国为什么不能像国外那样“躺平”的提问时,梁万年指出,从全球视角来看,当前绝大多数国家的防控策略确实已经由以往的防感染,转向重点防重症、防死亡和防止医疗资源的挤兑。但从总体上看,绝大部分国家仍强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比如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同时加强疫苗接种。

   梁万年表示,防控策略的调整、措施的优化和调整,是基于各个国家的防控理念,防控的能力和条件,以及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快速传播有没有相关机制、组织的保障和动员能力的保障等。“我个人感觉,有些可能是被动进行了一些调整,比如从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进行放松和调整的情况来看,带来的可能是疫情的几波冲击,甚至会出现超额死亡。我们国家坚持‘动态清零’的总方针是由我们的防控理念‘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所决定的,也是秉行‘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

   他强调,更重要的是,中国现在具备“动态清零”的条件和“动态清零”的能力。总体上看,目前疫情主要和输入有关。即使有输入,只要快速发现,把住外防输入还是能做到的,近三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些。

   梁万年坦言,如果中国完全学习国外所谓的“躺平”,那么结果肯定是中国人群将会有大量的感染,大量的感染势必会造成大量的重症和大量的死亡。“这和中国的文化,和我们的抗疫理念是不相容的。

  
        国家疾控局:疫情防控不能简单化 不能以“静默”代替管控

   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指出,疫情防控不能简单化,不能过大范围划定风险区域,不能以“静默”代替管控。

   谈及如何保障效率和人性化,更好推进“动态清零”平稳实施,雷正龙表示,要不断提升疫情防控科学精准水平。要求各地加快精准做好流调工作,疫情防控不能简单化,不能过大范围划定风险区域,不能以“静默”代替管控。

   要及时精准划定中高风险区,及时采取坚决果断的管控措施,并根据疫情形势变化进行动态调整,符合解封条件的要及时解封,方便民众生活及出行。“对风险区域外的学校、餐饮等单位要加强疫情监测,坚决避免‘一关了之’,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他说。

   雷正龙指出,要减少疫情防控对民众的影响。在强调科学精准管控的同时还要讲究温度,全力保障疫情期间民众的生活物资供应和就医需求,全面统筹社区的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志愿服务人员等多方力量,确保保障到位、服务到位、温暖到位。“同时,我们呼吁群众要增强法律意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他还表示,要指导各地全面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对各地疫情防控政策措施的培训指导,推动各地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加强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点行业,特别是交通运输业,客车、货车司乘人员的疫情防控,既要做到疫情防得住,又要保证行业运转正常发展。

   据雷正龙介绍,近期,中国持续面临境外疫情输入和本土疫情传播扩散的双重风险,局部地区疫情出现反弹。当前全国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发生局部聚集性疫情的风险依然存在,但总体可控。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新闻网 经济观察报  综合


        更多精彩新闻请点击:http://www.peoplessjj.com/《时事经济观察》
责任编辑: 李靖

京ICP备18023181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2号人民日报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2018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监督电话:010-65365635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