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e:global.cfg_webname/}

城市: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四川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重庆贵州

推动装修产品和服务质量双提升(人民时评)

来源:人民日报社市场报网络版《时事经济观察》 发布时间:2019-06-14 08:12:29

       净化市场环境,推动产品和服务质量双提升,装修市场才能为高品质生活增添更多亮色

  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密,近年来,装修市场逐步发展壮大,竞争日趋激烈。然而,一提起装修,也有不少人感慨:太让人操心了,“水太深”“坑太多”。种种消费陷阱,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不利于装修行业的健康发展。

  人们向往着新居,但为何装修过程有时却不太美好呢?现实中,如果选择全包,设计、材料、施工等各环节经常“夹带私货”,消费不太透明;如果选择半包,自己购买主材、把施工和辅料交给工长,也得提防先低价、再增项等套路。少数装修公司为了自身利益,还在合同中写入“霸王条款”,存在工程延期、赔付不清等问题。更有甚者,随意售卖用户信息、泄露个人隐私,令消费者在装修过程中频频被各类推销电话骚扰。

  观察消费者投诉情况,装修建材和装修服务等一直是“热门”。近年来,“互联网家装”兴起,促进了装修业态创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8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预付式消费领域的“装修贷”曾引发关注。现实中,出现过互联网装修平台资金链突然断裂,装修合同无法履行,但消费者仍要偿还贷款的案例。事实上,尽管装修市场历经多年发展,但很多装修公司的营销方式依然单一,仍主要依靠低价吸引客户,后期再想方设法增项加价或偷工减料。多管齐下、久久为功,有针对性地破解难题,才能切实改善装修的消费体验。

  首先,监管应聚焦薄弱环节,精准发力、把好关口。一方面,严格市场准入,重点核查经营者资质,压缩“装修游击队”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强化监管力度,把品质不合格的产品和服务拦在门外。瞄准病灶、精细施策,才能发现问题、破解难题。例如,工商系统持续开展“红盾质量维权行动”,对商品质量进行线上线下一体化抽检,收效明显。而针对互联网家装公司预付式消费等新问题,也须尽快消除监管盲点,增强执法有效性。

  从供给侧角度,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行业标准。无论是精装修、整体家装,还是近些年颇受青睐的“环保装修”,行业协会都应制定或完善相应标准,发挥更大作用。此外,还应加强行业引导与自律,督促相关企业增强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努力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目前,上海、合肥、乌鲁木齐等地已建立装修诚信联盟,类似做法,对促进企业诚信自律、营造行业良好生态具有积极意义。

  不同于一般消费行为,装修涉及广告、质量、合同、服务等多个环节,周期长、问题杂,一旦涉及消费维权,难度往往更大。因此,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格外重要。比如,不妨充分发挥基层消费维权网络的作用,更多地将消费纠纷和解在企业、化解在基层、解决在源头。对消费者来说,也应多掌握家装知识,在公司选择、合同订立等方面多留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此外,还可考虑通过房屋装修保险等形式,用市场化的保障手段分散风险。

  随着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在加快转型升级。净化市场环境,推动产品和服务质量双提升,让消费者从“真烦心”变为“真放心”,装修市场才能为高品质生活增添更多亮色。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更多精彩新闻请点击:http://www.peoplessjj.com/《时事经济观察》
责任编辑: 李靖

京ICP备18023181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2号人民日报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2018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监督电话:010-65365635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