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三令五申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力量解决脱贫领域“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考核评估不严格等突出问题。要坚持精准发现处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以监督执纪问责的实际行动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穴虽小溃大堤,蝗虫多了吞沃野。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危害不可小视。但是仍然有违纪违法人员对党中央三令五申置若罔闻,对法纪毫无敬畏,有的政府职能部门干部优亲厚友,收好处费;有的基层站所干部不仅不学习扶贫文件政策、不参加扶贫业务培训会,还明目张胆弄虚作假;有的村干部以需要“打点”上级为由、向贫困户索取钱款。这些典型案例反映出扶贫领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仍然易发多发,而且手段多样,性质恶劣。如果任由这些行为滋生蔓延,积少成多,不仅会使脱贫成效大打折扣,而且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坚持做到快发现、狠处理。扶贫资金是困难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对胆敢向扶贫项目、资金“伸手”等腐败问题必须严查快办,对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等现象,必须严惩不贷。对扶贫开发工作中失职失责的党委、政府、纪委和有关职能部门,严肃进行问责。对专项治理后仍然不收敛不收手的典型问题,一律进行公开通报曝光。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紧跟上,及时通报曝光扶贫领域的问责案例,同时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用身边人身边事开展警示教育。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客户端、微信等现代科技手段,有效采用设置举报箱、发放监督卡、设立反映点等基层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为群众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信访举报途径,进一步拓宽反映问题渠道。 纪检监察机关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作风的相关要求,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站位,义不容辞地履行好肩负的职责使命,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坚强决心,用“刻不容缓”的工作节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驾护航。 特约评论员 肖能文 |
        更多精彩新闻请点击:http://www.peoplessjj.com/《时事经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