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e:global.cfg_webname/}

城市: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四川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重庆贵州

刹住凑人数的“陪会”歪风

来源:人民日报市场报《时事经济观察》 发布时间:2019-02-12 14:44:45

  人民日报市场报《时事经济观察》2月12日综合讯 据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消息:当前,宣传这一工作板块格外受到重视。然而,在一些地方基层,这种重视正在“变质走味”,让宣传部门的人员参加与其工作并不相干的各种会议、活动,陪着走形式。“参加这些会,就是坐在那里等散会。”华南地区一位宣传部干部吐槽,平时大凡有会议,就有宣传部门的影子,看似宣传部门很重要,其实可有可无。

  近些年,各地集中精力整治“会海”取得了明显实效,令会议的总量降了下来,为基层干部减轻了参会负担。可是好景不长,又一种凑人数式“陪会”现象却在个别地方泛滥起来。尽管有的工作安排会只涉及几个部门,但也要召集数十个部门参会,“主角”很少,“陪衬”的一大堆,甚至有少数重要部门基本就是凡会必在的“长驻单位”。如此以来,小会开成了大会、大会开成了扩大会,使得浪费资源、挤占时间一系列负面效应凸显。

  众所周知,召开会议的初衷是为了传达上级精神、安排工作、解决问题等等,将相关单位一个不少召集到场落实本无可厚非,但盲目追求开大会,人山人海凑数量,则是追求形式的不正之风。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面子思想作怪,有的领导干部觉得参会人员太少,没有开会的氛围,也体现不出主办单位、相关工作的重要性,顺便借办会之机过下“官瘾”,便有了刻意拉人“陪会”的冲动。大家礼尚往来,这股“陪会”之风必然越演越烈,成为基层领导干部难以言表的痛。

  要知道,办会也是有成本的,一方面是办会茶水、资料打印方面的成本,人越多支出必定越大;另一方面是陪会人员的时间成本,一个会议少说也得一两个小时,变相挤占了参会人员工作时间,长期陪会就不得不加班熬夜干工作。相比之下,与其将无关人员“捆绑”在会场凑数,当个默默无闻的旁观者,不如让他们在单位干自己的事。大家相互体谅,多开精干短小会议,真正为会议“瘦身”,替大家减负,才能让彼此都有更多精力和时间干实事。

  毫无疑问,“陪会”现象与中央倡导的会风会纪相违背,也助长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广大领导干部必须主动担当、尽责自律,从自己部门做起,严格控制参会人员数量,杜绝要求无关部门“陪会”现象,做出“实打实”的会风表率,只要大家都这么做,就必定能让凑人数的“陪会”风气寿终正寝。


        更多精彩新闻请点击:http://www.peoplessjj.com/《时事经济观察》
责任编辑: 李建宇

京ICP备18023181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2号人民日报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2018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监督电话:010-65365635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