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自此通知出台以后,各地纷纷出台政策为基层减负,从整治文山会海、减少督查考察等方面切实为基层减负,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着基层负担重的问题。 要切实为基层减负既要因地制宜的考虑各个基层的不同情况,又需要上级部门能设身处地的了解到基层工作的真实情况,根据实际来对基层的工作进行安排和指导。基层减负很难一步到位,需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的努力,更需要行之有效的多种措施加持。 基层减负,难点在“减”,减负并非只是对基层工作任务简单的删繁就简,更不是一刀切,减负应当科学合理,减无必要的文山会海,减无意义的督查检查,减无作用的形式留痕,让基层干部能把过去应付形式主义的时间空出来,走访田间地头,深入坊间群众,扎根基层一线,回归主责主业。 基层减负,要点在“实”,让基层减负“看的见摸得着”,不沦为一纸空谈,要从政策措施上下功夫,必须拿出可以量化的举措,诸如限制一定时期内的会议次数、时长,提高发文要求,减少检查考核次数及考核材料,总之,要让减负年的减负效果能实实在在的被基层干部感受到。 基层减负,关键在“通”。一是上级部门要全面充分了解基层情况,和长期扎根基层的干部进行互动和互通,根据实际对基层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对一些政策措施、办事办法进行及时调整,及时接受基层干部的真实反馈,进行必要性的指令下达和工作安排。二是减负的目的在于让基层干部从更好的干事创业和为人民服务,那人民群众必然也将成为减负的主体,这就需要基层干部及时的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定期了解、收集、调查、研究民生民意,把握减负深刻意义,把精力和时间放在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上,对群众关切的事情,做到事事有交代,件件有回应。 特约评论员 王静 |
        更多精彩新闻请点击:http://www.peoplessjj.com/《时事经济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