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e:global.cfg_webname/}

城市: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四川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重庆贵州

加大治理,保护水生态

来源:人民日报社市场报网络版<<时事经济观察>> 发布时间:2019-09-24 18:40:40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8日上午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来源:人民网9月20日)

  笔者认为,要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就如何保护水生态环境?

  笔者认为,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当前,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已经接近或超出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引发河道断流、河湖干涸、湿地萎缩、绿洲退化、地面沉降等生态问题。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普惠性的民生福祉,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

  水资源相较于其他资源环境要素,不仅有特殊的自然属性,也具有明显的社会特性,是人类和其他生命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物质基础。水资源参与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服务各行各业、千家万户,提供包括产品、文化等多方面的服务功能,同时涉及上下游、左右岸的共同利益,良好的水生态、水环境是提供给人民群众最好的生态产品和最大的民生。

  水生态文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普惠性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具有形成水生态产品的功能。没有水生态产品,就没有水环境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谈不上大生态文明。即使一些小的水生态产品,如农村小水电、水土保持示范园、水利科普馆,如有水而生产的粮食、水果、蔬菜、鱼类乃至鲜花,都是人类必需的,像饮用水一样须臾不可缺失。二是具有调节水生态及大生态环境的功能。大生态环境即自然生态环境,其内容包罗万象,哪一个环节出问题,伤害的表象是一种或多种生物资源,但本质上是伤害人类自己。存续这些资源,平衡这种大环境,有许多问题的克服和解决必须依靠水利的发展和进步。三是具有支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存续发展的功能。人的存续和其他生物物种的生存,必须以水源为生命的保障。有了水,就可以固碳、释氧,为万物提供生存环境。没有水环境的存在和发展,沙漠会离人们越来越近,人类的朋友会越来越少,“水至涸则无鱼,人无朋则寡”即是这个道理。四是具有文化服务功能。水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一支,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与洪水等自然灾害斗争的历史。水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是一种承前启后的思想文化。

  各地河湖水情不同,发展水平不一,河湖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也不尽相同。2016年,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水质为优,长江和珠江流域水质良好,黄河、松花江、淮河和辽河流域为轻度污染,海河流域为重度污染。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城市河湖和小流域污染还比较严重,有的地方黑臭水体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为此,应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解决好河湖管理保护的突出问题。比如,对于长江流域,要严格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确立水资源利用上线、水环境质量底线和水生态功能保障基线,制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强化生态环境硬约束,确保长江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

  具体来讲,要坚持综合协调,科学构建河湖健康新水系。水系建设布局需要统筹协调,综合考虑水生态空间、水资源条件、河湖连通、水系自然完整性以及文化保护的需要。要兼顾城市防洪排涝、供水、航运、生态、娱乐、开发等不同功能要求,防止侵占水域、破坏水系,加强城市湿地保护。要充分考虑水量和水位需求,考虑当地的水资源条件,干旱地区不可过度建设人工水面,宜通过适当的河湖贯通、扩浚等工程手段,形成以主干河道为主、分支河道为辅,河湖连通、蓄引排畅通的水系格局。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自然地形,减少水工建筑物对自然景观的负面效应,维持水系自然系统的完整性。

  在文化保护方面,还应尽量尊重原自然水系系统,减少人工调整,且与城市文化定位和谐一致,把建设与恢复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的水文化、水景观融入水生态文明建设之中,避免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水域造成破坏,实现人水和谐。

                   特约评论员   唐培智


        更多精彩新闻请点击:http://www.peoplessjj.com/《时事经济观察》
责任编辑: 李桂华

渝ICP备18016245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2号人民日报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2018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监督电话:010-65365635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