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e:global.cfg_webname/}

城市: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四川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重庆贵州

保健品行业须守住道德底线

来源:人民日报市场报《时事经济观察》 发布时间:2019-01-15 11:44:28

  人民日报市场报《时事经济观察》1月15日综合讯 据人民网消息:保健品行业要以刮骨疗毒的魄力,祛除企业自身不良风气,坚持道德底线,良心生产经营

  持续发酵的“权健事件”将保健品行业乱象彻底展露在公众面前,一时间人们纷纷对保健品敬而远之。在公众的质疑声中,应当如何认识保健产品,如何正确看待保健品行业呢?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刘学聪告诉记者,客观而言,当前我国出现的保健欺诈和虚假宣传行为,是国际治理的难题,并不是中国特色。国外保健品、膳食补充剂产品明示或暗示的“功能声称问题”也不在少数。

  但充分认识保健品行业也是必须的。保健品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义。通常意义上的保健品,是指对人体有保健功效的产品泛称。保健品概念比较宽泛,既包含保健食品,也包含保健用品。保健食品概念更具体,一般而言,市面上销售的可供人们食用的保健品就是保健食品。最新发布的《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问答》显示,保健食品具有明确的法律定位,保健食品的产品属性为食品。

  刘学聪认为,宣传报道和监管执法过程中,首先要依法辨别产品属性,清晰界定是食品还是生活用品,是保健食品、普通食品还是有毒有害食品,报道、文件和文书中应根据产品的实际属性,依法规范表述产品名称,不能笼统表述为“保健品”,造成事实不清、监管错位和信息误导,以便于消费者进行清晰地辨别。

  在舆论压力下,保健品行业要如何重整旗鼓,赢回消费者的信赖呢?刘学聪认为,要解决保健品行业的顽疾,政府的严格监管必不可少。“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行业要以刮骨疗毒的魄力,祛除企业自身的不良之气,坚持道德底线,良心生产经营,用高品质产品、合法营销为公众健康作出努力,以此赢得舆论的支持,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刘学聪表示,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加强和完善监管制度,完善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方法,整顿直销、规范会销,加大违法惩戒力度,打击欺诈违法行为;另一方面,行业必须加强自律,规范发展。此外,消费者还要加强自身科学健康素养,提升防欺诈和虚假宣传的能力。


        更多精彩新闻请点击:http://www.peoplessjj.com/《时事经济观察》
责任编辑: 李扬

京ICP备18023181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2号人民日报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2018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监督电话:010-65365635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