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e:global.cfg_webname/}

城市: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四川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重庆贵州

新京报:部长"萌语"表达 传递"两会"话语新风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9-03-14 10:00:00

  《时事经济观察》3月14日综合讯 “两会”即将结束,部长通道上的不少“萌言萌语”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表示,今年要将打击欺诈骗保作为医保工作头等大事,绝不让医保基金成为新的唐僧肉;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谈到中国足球时说:“中国足球这些年来一直都在低水平徘徊,我们也很着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不减负,学生不高兴,学生不高兴,就是宝宝不高兴,宝宝不高兴,后果很严重”……

  骗保、足球、减负……这些其实都不算新话题,但在“两会”的严肃场合,经由部长们的“萌语”说出来,既让老话题引发新关注,让人会心一笑之余,更拉近了“两会”与公众的距离。

  事实上,不只是部长们的个性表达,近年来的整个“两会”话语,都明显越来越接地气。比如,此前起草者讲述政府工作报告背后的故事时就透露:每年总理对报告的语言风格有很高的要求,尽量用老百姓的话来说明问题。由此也让政府报告赢得了“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好评。

  不管是部长们脱口而出的“萌语”,还是政府工作报告的接地气,都反映出“两会”话语正在经历着新的革新——变得更加符合时代表达特征,更加喜闻乐见。

  互联网时代的兴起,整个社会的话语体系都在被重塑,新词、新的表达方式的不断涌现,也丰富了社会的表达方式。“两会”话语乃至更宏观层面的官话系统,自然也不会自外于这种大的社会趋势。

  “两会”作为代表委员参政议政和民情民意上传下达的平台与渠道,它的话语风格,其实也是议政质量与民意打捞程度的一个重要观察窗口。比如,“医保不是唐僧肉”,这种说法早就在网络流传,它最终能够进入部长的话语体系,就从侧面反映出,主管部门对于现实中的骗保现象已有较充分的了解,这对于增进社会的治理信心,无疑有着重要作用。

  从另一角度看,“两会”话语与网络话语无缝对接,也增加了相关议题、政策的舆论曝光度,继而增进了民众对“两会”的了解和关注。

  部长们活用民间话语,不只是展现出亲和的一面,也直接提升了政策的透明度。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打破了民间话语与“两会”话语、官话之间的隔阂,变得直来直往。毫无疑问,这种大白话的风格不仅受众乐于接受,也客观上压缩了猜疑的空间,让回应变得更实在。

  话语风格的变化,绝不只是表面上的措辞、修饰的刻意为之,也离不开背后的治理进化的支撑。一方面,主政官员能够以民众喜闻乐见,或者说就是民众的话语来回应社会关切和痛点,离不开对于民情民意的务实打捞;另一方面,学会用民众的方式“说话”,不装、不端,也是站稳为民立场的重要一步。

  一套与民间话语没有隔阂的“两会”话语,是庙堂与江湖共振的直观体现。当然,这种话语新风,不应该只体现在“两会”会场,更需要传导到更多的地方和部门,形成一种主政、治理的常态。比如,讲话、通报,少一点官话、套话,多一点大白话、百姓话;回应舆情,更及时、更接地气;政策出台,更高效的打捞民众意见……如此,“两会”话语新风,才会升级为治理新风。

  

 


        更多精彩新闻请点击:http://www.peoplessjj.com/《时事经济观察》
责任编辑: 李建宇

京ICP备18023181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2号人民日报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2018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监督电话:010-65365635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