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e:global.cfg_webname/}

城市: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四川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重庆贵州

科技舆情观察:“百”花齐放 方显风“度”

来源:人民日报市场报《时事经济观察》 发布时间:2019-01-29 11:08:21

  人民日报市场报《时事经济观察》1月29日综合讯 据人民网-舆情频道消息:1月22日晚,一篇名为《搜索引擎百度已死》的文章短时间内得到舆论集中热议,文章直指百度搜索作为搜索引擎却处处夹带“私货”,用户搜索结果一半以上指向百度自家产品,尤其是百家号充斥大量营销和质量低劣的内容,误导用户。23日,百度通过官博作出回应,否认存在百家号在百度搜索结果中占比过高的情况。

  知名媒体人曝光迅速引发关注,微博渠道活跃度最高

  《搜索引擎百度已死》一文由微信公众号“新闻实验室”于22日20点发布并同步推送其他自媒体平台,该文阅读量在当晚便迅速突破10万+,并在52小时内得到各渠道转载传播共计4526次。从具体传播情况来看,23日零点,文章迅速迎来一个小小的传播高峰,传播速度接近100篇次/时。23日10时至17时,文章进入快速传播阶段,其保持着200篇次/时以上的传播速度,并在11时达到了最高的473篇次/时。

  

  (监测周期:2019年1月22日20时日至1月24日24时,单位:篇)

  从传播渠道来看,占比分列前三的渠道依次为微博、新闻与客户端(APP)。微信贡献了将近10%的曝光占比,报刊论坛博客的“存在感”则相对较弱。值得注意的是,在传播最为活跃的微博渠道中,曝光文章得到了黄V蓝V用户的大力转载,两者共贡献了26.7%的传播占比,助推话题热度快速上升。

  

  (监测周期:2019年1月22日20时日至1月24日24时,单位:篇)

  百度多次发声否认质疑,网民负面情绪难扭转

  《搜索引擎百度已死》一文引发舆论的集体“吐槽”,百度也随即陷入了舆情风波中。舆情爆发的24小时内,百度通过公开和间接途径进行了三次回应,分别是:

  23日中午,百度通过官方微博@百度,针对文章称百家号在百度搜索结果中占比过高的情况,作出了4点说明。说明要点包括;百家号内容全站占比小于10%;百家号是提升百度APP内容生态体验的一个重要举措;现有的百家号创作者覆盖了全部的权威媒体和资讯机构;百家号会持续引入优质的媒体和创作者,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3日下午,百度副总裁沈抖在百家号2019内容创作者盛典上,对文章的质疑进行了回应。沈抖否认了百家号是一个以营销号为主体的内容平台,并表示百度非常希望能够把整个中国互联网重新带回互联互通、平等、共享的一个局面。

  23日晚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百家号总经理阮瑜对百家号内容会优先显示在搜索结果给出解释。阮瑜表示百家号作为B端的生产工具,更多把自己定位在平台方。至于低质甚至虚假内容,百家号已开展多个专项行动,关闭数十万个违规账号,同时建立了原创保护机制。

  可以发现,针对曝光文章所指出的百度百家号质量堪忧的质疑,百度多次给与了明确的否定答案,并从覆盖媒体数量、内容分发控制、低俗账号打击等具体方面加以佐证。而针对导流明显的情况,百度的回应则稍显“避重就轻”,用总量占比小以及信息抓取存在壁垒的外部因素来解释。面对百度的回应,网民对“百家号内容全站占比小于10%”的解释反应激烈,“百家号只有10%,但10%都在首页”的发声成为主流;也有网民借机吐槽,表示“每天被百度垃圾新闻轰炸”“早已不用百度搜索”等;部分网民还指出,如今信息质量堪忧的不止百度一家,几乎所有软件都存在这个问题。

  

  图:百度回应后网民评论观点抽样呈现

  舆情波及其他搜索引擎,必应中国宕机,王小川表示欢迎用搜狗

  此次舆论对于百度搜索引擎的热议也对国内其他主流搜索引擎企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近一周的热度走势来看,必应搜索与搜狗搜索明显受到此次事件的热议带动,其曝光热度自23日起开始出现上涨,其中必应搜索热度上窜最快。360搜索则一直处于较活跃的曝光状态,舆情热度波动幅度较小。

  

  (监测周期:2019年1月18日至1月24日)

  必应搜索方面,“必应宕机”话题得到舆论的集中关注。23日下午,据大量网民反馈,微软必应搜索出现了大规模无法访问故障。在出现问题后,微软表示,“我们已确认必应网站目前在中国无法访问,我们正在积极应对,以确定下一步相关措施。”媒体较多联系百度热点,以《因百度流量冲向必应 必应暂时无法使用》为题进行报道。25日早,必应中国访问恢复正常。微软发言人表示,“我们确认必应网站之前在中国无法访问,但是现已恢复正常。”

  

  图:必应搜索词云图

  在搜索引擎百度的文章刷屏后,搜狗公司CEO王小川也赶来“蹭”一波热点,并表示:“欢迎使用搜狗。”媒体纷纷以《百度搜索引擎已死?搜狗CEO王小川:欢迎使用搜狗》为题进行报道。不过在多家搜索引擎的对比测评文章中,媒体表示搜狗搜索和360搜索虽然没有百家号内容,但却存在一个和百度搜索相同的问题——广告泛滥和夹带私货。也有网民表示,百度要思考的是怎么让百度更好用,搜狗要思考的是为什么没人愿意用搜狗。

  

  图:搜狗搜索词云图

  百度困境撕开冰山一角,开放多元的网络生态究竟还有多远?

  针对百度搜索引擎的质疑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社会责任、流量变现、渠道霸权、内容质量、平台监管,各方媒体掀起了一阵激烈的舆论拉锯战,其主流立场可概括为以下两方面:

  观点一:搜索引擎具备公共性,企业需承担构建公正多元资讯环境的责任

  《北京青年报》认为百度等搜索引擎应该是准公共产品,既然具备准公共服务属性,因此企业提供的搜索结果应该是客观、公正的。《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微博发表评论称,百度应努力实现向中国公众提供世界一流水平的搜索服务,这是它的社会责任,也是它应当遵循的道义。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同样指出,此次百度搜索引发的争议,也指向企业、行业的价值导向和社会伦理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手握巨大的数据洪流,坐拥数以亿计的用户,企业该如何管理和使用?从这个角度看,用户规模越庞大,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就越厚实。不管搜索引擎、聊天软件还是购物网站,或许都首先要是一个公共工具,其次才是一个流量入口、营销平台。

  观点二:百度搜索乱象折射当下内容壁垒、渠道霸权充斥的互联网生态

  海外网评论称,这次舆情爆发不只是针对百度的情绪宣泄,而是用户对互联网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现状的集体“吐槽”。作为网络信息内容的主要提供者,各类社交软件、搜索引擎、网络平台、聚合类应用应当为优质内容生产者赋能,而不是“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南方日报》表示,如今各大互联网公司不断推崇和建立“生态”的结果,就是互联网开始拥有一堵堵看不见的“墙”。在互联网巨头越来越强大、“生态”越来越广泛的当下,原本开放的互联网,是不是正走向无形的“封闭”?《南方都市报》同样认为,此次事件实际暴露的是近年来互联网平台“流量之争”中互相屏蔽的典型问题,而平台间互相屏蔽封杀或已伤及用户利益。

  针对百度类似的质疑在去年已发生多次,每一次的曝光,百度都深陷舆论漩涡。之所以如此,在于搜索引擎作为互联网最基础的一个应用,具有公共性,但百度在企业发展转型的战略面前,往往给忽略了。事实上,如何让产品的公共性与企业的营利性恰当地结合起来,是所有企业都必须要做好的“功课”,但遗憾的是多数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似乎在这个问题上始终没有把握好。网上消费可能遭遇“大数据杀熟”,顺风车出行可能有安全漏洞,以共享为名却最终“坟场”丛生,索取用户数据却面临信息保护缺失……事实证明停留在书面与口头的澄清与呼吁无法扭转舆论观点,公众需要的是“开放共享”“用户至上”的互联网精神真正落地。


        更多精彩新闻请点击:http://www.peoplessjj.com/《时事经济观察》
责任编辑: 李建宇

京ICP备18023181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2号人民日报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2018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监督电话:010-65365635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