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e:global.cfg_webname/}

城市: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四川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重庆贵州

父亲当街暴打夜不归宿女儿,为何有人认为“打得好”

来源:时事经济观察 发布时间:2020-12-13 22:25:25

 

   12月6日,广东河源市紫金县街头,一位父亲暴打女儿。在不到一分钟的视频里,这位父亲拽着女儿的头发,晃头前行,停下来又把女儿薅倒在地,拖拽、扇耳光,甚至扯着头发试图拽离地面、拉起衣服露出背部,女儿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

   截图来源:沸点视频

   据当地共青团发布的消息,父亲的暴力行为,是因为发现女儿夜不归宿。现在他们已成立事件处置小组,对这位父亲进行法制教育,引导其正确管教女儿;并将视事件实际侵权程度,必要时联合相关部门为女孩提供法律援助。

   家长有管教孩子的权利与义务,但没有随意体罚的权利。这位父亲的暴行,属于殴打虐待,属于家暴子女,是违法行为,应该追究法律责任,这没得说。这种暴力,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不应该发生,也不为法律与伦理所容忍。

   值得注意的是,在谴责这位父亲暴行的大势舆论下,也有部分网友认为“夜不归宿该打”“支持这个父亲的做法”“清官难断家务事”“自己小时候就是被打大的,不算稀罕事”。

   这些观点,其实就是把教育目的的正当性,简单等同于教育手段的正当性。似乎只要“为你好”,哪怕手段过激也没问题。这种想法,在现实尤其是村镇社会当中,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家长暴打孩子也是三天两头上新闻的事情。

   截图来源:沸点视频

   在一些人看来,对于玩手机、偷手机、弄丢50块钱、夜不归宿的所谓“不听话”的孩子,这些强力干预的父母,比不闻不问采取放任态度的家长负责任多了。

   在理念上批评这样的家长是容易的,但要让他们真正反思和改变这样的教育方式,则要困难得多。父母的教育理念,受到他们自己的成长环境、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约束,很难超脱于他们自身。

   设想一下,一个自己谋生艰难,很难有时间、精力参与孩子教育和成长的父母,在孩子出现一个个“小问题”的时候,没有及时干预,等到孩子到了青春期、叛逆期,精神沟通已经很难,除了“暴力干预”,他们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孩子随着年龄增长,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会有自己的做事风格,会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此时,父母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没有形成良性的教育模式,那就会越来越失去沟通能力,最终只能以武力镇压收场。面对外界的批评,这些家长可能也会搬出“为孩子好”的理论,来为自己的野蛮行为辩护。

  

   暴力威胁下强迫孩子顺从,实际上是父辈的教育失能。但“棍棒教育”往往不能纠正孩子不良行为,而会适得其反。在带给孩子皮肉之苦之外,侮辱、谩骂、殴打,被暴力威胁,被心理驱逐,这种孤立无援的感觉会给孩子内心带来无法磨灭的创伤。这显然不是父母想看到的悲剧结果。对于父母或者公权部门来说,多反思是怎么失去“教育能力”的,而不只是关注暴力教育的结果,类似现象可能更有改善的希望。

  来源:狐度


        更多精彩新闻请点击:http://www.peoplessjj.com/《时事经济观察》
责任编辑: 李靖

京ICP备18023181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2号人民日报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2018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监督电话:010-65365635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