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e:global.cfg_webname/}

城市: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四川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重庆贵州

锻炼博士人才 推进西部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社市场报网络版<<时事经济观察>> 发布时间:2020-01-03 17:06:23

  推进新时代人才工作发展,一个重大课题就是要破解我国地区之间人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相对东部和中部地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人才资源总量较小、人才结构失衡、人才资源市场化程度不高,因此西部大多省区人才综合竞争力在全国排名较后。西部地区要想缩小与东部、中部地区的差距,必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勇于创新,不断实践,推动西部地区人才工作跨越发展,进而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发展。

  为此,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共青团中央在京举办第20批博士服务团成员行前培训会。会议明确指出,第20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将赴 西部等地区服务锻炼。

  博士服务团是中央组织部和共青团中央为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支持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培养锻炼青年人才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人才项目。从1999年至今,已先后选派20批3816名博士服务团成员参加服务锻炼。本批共选派278名成员,首次将东北三省、福建原中央苏区及宁德市纳入支持范围,选派到西藏、新疆、青海三地的人数接近40%。

  由此可见,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资源,把人才资源切实放到战略地位上,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的基调。同时,党的十九大提出“人才资源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千秋基业,人才为本”,无论是执政实践还是做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都要求把人才资源切实放到战略地位上。

  西部地区要实现跨越发展,最急迫的就是要切实把人才资源放到战略地位上,一方面需要西部地区各级领导干部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人才资源的战略地位,并进一步完善党管人才的机制和措施,把人才工作的成效纳入到各级干部考核当中去,把“重人才、抓人才工作”内化成各级领导干部的内在意识;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必须充分发挥资源丰富和后发优势,借鉴东中部地区的经验、避免发展误区,进行更为长期和更加有效人才战略规划和布局,对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评价、人才公共服务等全链条进行优先谋划。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人才政策是影响人才发展的重要因素。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释放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发展事业关注的核心要点之一。

  着眼于“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的改革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重要指示,“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步子要进一步迈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来”“让人才名利双收”“消除一切不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2016年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展其所长。”

  当前西部地区有些省份的人才政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之间的联系和整合作用不紧密,人才政策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往往相互分割、各自为政,没有从人才发展的全过程设计一整套个性化的适用人才发展的机制,导致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形不成对人才管理的合力。西部地区为跨越发展集聚人才,更要避免单纯地“砸资金”,而应该从实际出发,寻找导致人才“留不住”“用不好”问题的症结所在,另辟蹊径,注重以体制机制的创新来吸引、留住、使用、激励、服务人才,使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真正能够对“人才链”上各个环节的人才进行全过程、个性化的管理,进而形成人才制度红利,从而为西部跨越发展提供智力引领和人才支撑。

  西部地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创新必须要坚持问题导向,根据地域、产业以及人才发展的实际需要来进行创新,抓住和突出重点。例如,在人才培养上,应该突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需求导向;在人才引进上,应本着节约成本的原则,在用好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引进人才,实施精准引进,积极培养本地高端人才,立足于柔性引才,以用为主,让人才来去自由、出入自由;在人才评价上,要积极下放人才评审权,在对人才进行分类分层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可以考虑采用西部标准、本地标准和本单位标准;在人才流动上,要真正打破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对人才的制约,促进人才合理顺畅流动;在人才配置上,坚持有效利用,优化配置,公开公平公正地用好现有人才;在人才激励上,在满足让人才有尊严的生活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激励方法,让人才真正在“经济上有酬、政治上有位、社会上有名”;最后,还要形成一个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建立健全保障人才发展和人才流动的法律体系,为人才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制度环境。

  当然,由于财力、物力、人力所限,西部地区人才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需要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有重点、有目的地找准人才工作的着力点,让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同时,西部地区的人才工作也不能只是停留在人才政策的制定上,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做好政策的上传下达工作,让政策深入人心,同时动员各级单位和组织积极主动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人才措施,使人才工作触角延伸到人才需要的每个角落。

  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的憧憬下,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基于这个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发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号召,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强调“人才政策,手脚还要放开一些”……

  随着全国开放格局的进一步完善,西部地区也要借鉴中东部经验,进一步扩大人才的开放度。一方面要让区域内的人才在不同所有制用人单位之间能够顺利流动,使人才的效用得到最大释放;另外一方面,要积极打造事业平台,充分利用制度优势,营造好的体制机制和事业环境来留住人才,尽快改变西部地区处在人才流动中的不利地位,避免简单通过行政命令和各种规定限制人才向区域外流出,还要注重对现有存量人才的开发和激励。西部地区要注重用好用足好国家相关人才政策和措施,例如利用东西部地区人才相互支援机制、西部地区人才共享、区域人才一体化机制以及“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博士服务团”“新世纪千万人才工程”“西部地区千名学科带头人工程”“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利用引进或流出的人才资源来推动建立长期合作攻关、共同受益机制,加强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借“他山之石”来服务本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建设。最后,西部地区还可以通过送人才出国、出省培训,利用互联网技术等技术手段来及时更新现有人才的知识和技能、开放人才的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人才发展的环境建设,他明确指出: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

  西部地区要在现有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人才生态环境,加大措施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通过人才政策的创新,提升创新资源的配置科学水平,充分调动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为人才建立良好的干事创业社会环境。

  西部地区还应倡导并督促各类用人主体在营造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各尽其才的小环境上下功夫。小环境是人才最近的生存环境和事业环境,构建人才小环境,就是营造一个晋升机会公平、能者上庸者下的环境;营造一个领导重视人才、爱护人才、尊重人才、正确使用评价人才的环境;营造一个同事之间和谐、人际关系简单透明的环境,这样的环境营造好了,即使没有很丰厚的物质待遇,人才也愿意定下心来,对外来人才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特约评论员 文静


        更多精彩新闻请点击:http://www.peoplessjj.com/《时事经济观察》
责任编辑: 李桂华

京ICP备18023181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2号人民日报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2018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监督电话:010-65365635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