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天还没亮,岳池县秦溪镇南桥河村的王洪林便早早起床开始忙碌,今天是王家的大喜日子,小儿子王勇要娶媳妇,家里很多年没有办过喜事,王洪林很激动也很紧张。 结婚典礼上,王勇和妻子陈秀芳同父亲王洪林幸福合影。李雪 摄 王勇这个婚结得不容易,15岁时无故失聪,细细数来,他在无声世界里已经生活了20年。王勇长得一表人才,为人忠厚谦和,但是失聪成为他人生中迈不过去的坎儿:找工作不易,只能做下苦力的活,工资也没有同工种的同事挣得多;相亲过好几次,都因为失聪无果而终;母亲在2014年因病去世,家中还有一个残疾哥哥,家庭重担压在67岁的父亲肩上,他能使上的力很有限…… 结婚对于王勇来说实属不易,所有亲人朋友都来为这对新人送上祝福。李雪 摄 失聪那年,王洪林带着王勇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最好的治疗办法是植入人工耳蜗,治疗费需要20多万元;王洪林说自己一辈子都挣不到那么多钱,治疗只能放弃。 20载时光匆匆,未来的日子,王勇还会继续在无声世界里生活吗? 全家的希望突然失聪 20年前,15岁的王勇刚刚升学到初一,班主任是父亲的同学,对他多有关注。 因为个子较高,王勇的位子被安排在教室后排。一天课堂上,老师让王勇回答问题,他毫无反应;老师认为王勇上课在调皮,故意不应答,于是向班主任反映,班主任又将这个情况告知了王洪林。 放学回家后,王洪林对王勇就是一顿“教育”,但是王勇一直向父亲解释自己听不见老师说话,根本不知道老师是在让自己回答问题。于是王洪林又反馈给班主任,班主任把王勇的座位调到了教室前排。 坐在前排的王勇还是听不见老师的讲话声,身旁同学讲话也听不到;回到家中,家里人对他讲话他也没有反应,听力状况越来越差。着急的王洪林连忙带着王勇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王洪林要治疗好王勇的耳聋,只能植入人工耳蜗,治疗费需要20多万。 王洪林在乡政府工作,是一般办事员,每个月只有1000多元的工资;大儿子幼时因病残疾,智力受到影响,衣食住行都离不开人,妻子只能在家务农,连同照顾残疾的大儿子。承载着全家希望的王勇突然失聪,王洪林和妻子很是着急;无力支付的治疗费,让这一家人更是手足无措。 无奈之下,王洪林只好带着王勇回到家;听不见声音的王勇,也不愿意再到学校上学,于是辍学在家帮助妈妈照顾哥哥。 无声世界里努力挣扎 留在家中的王勇,没有停止学习,读书看报写字是他每天必须要完成的功课。虽然听不见声音,他依旧要张口说话,不愿意让自己彻底变成一个“聋哑人”;时间一长,王勇学会了唇语,能够通过看嘴形,推测对方讲话的内容。 交流障碍横挡在王勇面前,让他性格越来越孤僻;另一方面,由于家里贫困,拿不出手术治疗费,迫切想要恢复听力的王勇只能靠着自己的努力挣手术费。他和同村朋友前往广东打工,辗转多家工厂,都因为听不见声音耽误工作,被老板辞退,摸爬滚打一年后,王勇回到老家。 残疾的哥哥时刻都离不开母亲的照顾,王勇不愿拖累父母,不多久,他去到县城一家啤酒厂做搬运工,用力气换饭吃,每个月可以有2千元左右的收入,而这个数字相较于其他身体健全的工人,已然是最低的。 除了工作不顺,在感情上,王勇也是屡遭败绩。王洪林曾经委托亲朋为王勇相亲,几乎每一个和王勇见了面的女生,都不愿意和他交流相处。渐渐地,心灰意冷的王勇便不再让父亲张罗这件事。 2014年,王勇母亲因病去世,留下一老一残一聋三人相依为命。父亲年迈,渐渐老去,王勇开始着急,他希望能在父亲的有生之年,看到自己恢复听力,结婚生子。 一切在王勇认识陈秀芳后,有了转机。 恢复听力还初遇爱情 去年,在亲戚的牵线搭桥下,王勇和陈秀芳结识。原本对于失聪的王勇,陈秀芳心中多少有些介意;不过本着“认识了就是朋友”的初衷,知道王勇迫切想要恢复听力的想法后,陈秀芳十分愿意帮助他。 陈秀芳上网搜索了解相关病理信息,偶然间发现重庆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华夏专项复聪基金对类似王勇情况的患者有专门援助项目,于是陈秀芳和王勇来到该支专项基金指定医院——重庆中民耳鼻喉医院检查。 医院首席专家、西南地区人工耳蜗植入术权威专家张学渊教授对王勇做了详细检查,并对他失聪20年还保留语言功能感到惊讶,“王勇属于语后聋,一般来说,这类患者2-3年后就会失去语言功能。”张学渊介绍到,“失聪20年还能说话,可以想象他的努力和不容易;但是如果不植入耳蜗,最终他的语言功能还是会退化,就太可惜了。”此外,该支专项基金负责人告诉王勇,他的情况符合援助条件,由他自费一部分,基金援助一部分,就能完成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王勇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父亲王洪林,希望能和父亲想办法凑齐手术费。与此同时,在这段时间两人的相处中,王勇的忠厚大方、踏实努力打动了陈秀芳,两人感情得到升华,决定在手术后择期结婚。 为了增加王洪林的信心,陈秀芳把自己打工攒下的微薄积蓄交给王洪林为王勇手术。随后,王洪林向亲朋四处筹借,凑齐了自费部分的费用。 9月21日,在重庆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华夏复聪专项基金的援助下,张学渊教授为王勇的左耳植入人工耳蜗。 张学渊教授为王勇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院方供图 华龙网发 10月20日,王勇返回医院接受调机,这一天,他终于恢复了听力。“好大的声音哦!”王勇惊喜地说到,他梦寐以求的一天终于来了! 人工耳蜗植入后,听力的恢复还需要一段时间调试和适应。陈秀芳常常用从小到大的声音呼喊王勇,测试他对声音的反应和感知,便于后期进行再次调试。 新的生活刚刚开始 “你愿意娶陈秀芳为妻,永远对她好吗?” “我愿意!” 11月19日,王勇和陈秀芳的婚礼举行,他郑重地向妻子许下承诺,会好好照顾她,努力工作认真生活。而说出“我愿意”这简单的三个字,对于王勇来说,不仅渴望已久更是来之不易的。 婚礼上的王勇很激动,他说了很多话:“很想哭一场,但是‘男儿有泪不轻弹’,我还是忍住了。”“感谢爸爸,这么多年他很辛苦很不容易。”“感谢妻子,帮助我相信我支持我。”…… 该院首席专家张学渊教授、医院负责人和专项基金负责人也受邀参加王勇的婚礼,这也是该支专项基金众多援助对象中,首个在恢复听力后再遇人生大喜的耳蜗患者。再次见到王勇,张学渊教授不仅送上婚礼祝福,还细细叮嘱他相关听力恢复的注意事项。 重庆中民耳鼻喉医院首席专家张学渊教授向新人送上祝福。李雪 摄 王洪林带着两位新人挨桌向大家敬酒并致谢,手术后的王勇开朗了很多,整个人都变了样。他计划着等恢复差不多后,继续外出打工,承担起家庭责任,照顾好父亲、妻子和哥哥;努力工作,还清做手术欠下的债。 王勇郑重和过去的20年道别,他知道新的生活刚刚开始,一切都等着他去创造。 |
        更多精彩新闻请点击:http://www.peoplessjj.com/《时事经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