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e:global.cfg_webname/}

城市: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四川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重庆贵州

一家八口跌宕20年,她说:生活就像治病的药,再苦也要喝下去

来源:华龙网 发布时间:2018-11-24 15:26:59

入冬了,酉阳一天比一天冷。

涂市乡桃鱼村的杨淑娟一早起床,从箱子里翻出一顶厚帽子戴上,接着生起一盆炭火;屋内温度升起来后,又给自己热上一壶中药。她身子很弱,经不起折腾,必须格外小心。

杨淑娟今年45岁,2016年被确诊为宫颈癌;去年做了手术,切除了整个子宫;手术后,没钱继续治了,回家休养,用一些中药方子调养着。杨淑娟的家在桃鱼村的山上,这里距离县城20多公里,从酉阳县出发,先坐40分钟的汽车,然后换乘当地的三轮车,20分钟后还不能到达,需要再步行近半个小时。

四间低矮破旧的房间,所有的墙都是用木头板拼成的,屋里没有一件完整像样的家具,杨淑娟一家八口人就挤在这“破屋”里。

这一挤,就是近20年。“破屋”记录着他们一家,贫苦、温暖、跌宕起伏的生活。

多了两个孩子

image.png

杨淑娟

2000年,杨淑娟生下了小女儿,屋子里热闹极了,大女儿、小儿子都围在一起,仔细看着新降生的妹妹;婆婆给她端上一碗热腾腾的鸡汤,让她趁热喝下。多了一张吃饭的嘴,原本就困难的家,压力又增加了不少,丈夫冉国兵盘算着,过段时间再出去打工,不管多么辛苦,一定要给一家人温暖幸福的生活。

但是,生活并没有冉国兵想得那么容易。

2001年,冉国兵的弟弟在外打工时,遭遇意外离世;弟媳妇不堪家庭的压力,改嫁离开,留下2岁的侄女和1岁的侄子。

两人将两个孩子接到了自己家里,从那一天起,三个孩子变成了五个孩子。

“有我一口吃的,肯定不会少了娃的。”夫妻俩下定决心要好好养大五个孩子。

幼小的孩子们总是不分白天黑夜地哭闹,可能是因为思念父母,侄子和侄女哭得最凶,晚上睡觉也是最不安稳,杨淑娟常常整天整天地抱着他们,给他们讲故事,轻轻拍打着他们的背,哄他们睡觉;吃饭是最麻烦的,三个年纪小的孩子需要一个个喂,每当喂完时,饭菜都已经冷了,杨淑娟只能匆匆扒几口饭,转身又开始忙碌。

一家八口的日子总是紧巴巴的,一件衣服从最大的孩子穿到最小的孩子,亲戚邻居有淘汰掉的衣服,杨淑娟都会拿回家,洗干净给孩子们穿。

慢慢地,孩子们到了上学的年纪,一家的开销越来越大。杨淑娟和冉国兵决定到福建打工,把五个孩子交给婆婆照顾。

不久,杨淑娟到了一家服装厂做衣服,冉国兵在运输公司开货车,两人一个月可以挣4、5千元,虽然很辛苦,可想着孩子们,他们觉得很值得。

突遇车祸烟草被淹

image.png

一家人住在这简陋的房子里。

转眼孩子们陆续上了中学,为了他们能够专心学习,杨淑娟决定回到老家,一心一意照顾他们,养家的重担落在了冉国兵一个人的身上。

为了多挣钱,冉国兵的出车频率越来越高。

2008年,冉国兵在路上出了车祸,重伤,肠子断了。

经过复杂的治疗,冉国兵捡回一条命。医生告诉他需要静养半年到8个月,才能做重体力活;一家人都栓冉国兵的身上,他等不了,休养三个月后,他又回到运输公司开货车,每跑一次要在路上奔波十多天。

到医院复查时,医生极力劝说冉国兵好好休息。“你再这样下去,会增加得肠梗阻的风险,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可是,冉国兵没得选。

这样辛苦地奔波在路上又是8年。

2016年,听说老家的烟草卖得非常好,思念家人的冉国兵决定回到老家种烟草。

夫妻二人前前后后种了100多亩地的烟草,每天天没亮就下田里劳作,天黑了才结束回家;这些烟草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般,两人付出全部的心力仔细呵护;面朝黄土背朝天,不知道有多少汗水流在土地里。

image.png

在田地里忙碌的冉国兵。

烟草收割是在7月,这一天越来越近,夫妻俩越来越开心,打算卖了烟草翻新破旧的屋子,给孩子们增添一些学习用品,给每个孩子买新衣服……6月底,一场大雨没有征兆地来了,连下好多天都不停。

image.png

雨水冲刷着烟草地。

100多亩地的烟草被这场大雨淹没,平日里被照顾得很好的烟草,转眼横七竖八躺在地上,冉国兵和杨淑娟懵了。

这是他们始料未及的,生活的希望、付出的努力、多年的积蓄被大雨冲刷得一干二净。

不屈服的一家人

image.png

基金会走访杨淑娟一家。

生活跌宕起伏,坎坷重重,一家人因为这些困难紧紧抱在一起。

小学、中学、高中,五个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像是一个填不满的大坑,彼时正在上高一的大女儿提出退学,外出打工给弟弟妹妹们挣学费。

杨淑娟死活不肯,那一夜,杨淑娟失眠了,“她成绩挺好的,肯定考得上大学。”

然而,大女儿已经下定了决心,怎么劝都不听。

除了大姐的“自我牺牲”,陪伴在孩子们身边的,还有杨淑娟和冉国兵始终如一的关爱。

两人对孩子们一视同仁,从不偏袒;不论什么,每个人的标准都是相同的。

侄儿念高二时,知道他喜欢打篮球,杨淑娟攒钱给他买了一双篮球鞋;那双鞋花费了400多元,对于向来节俭的她来说,是一笔巨资。

侄儿惊喜坏了,“那是我的第一双篮球鞋,收到的时候超开心。”

儿子小时候不理解母亲,偶尔还会嫉妒堂弟堂妹,认为母亲对他们更好,“现在不会啦,我们都是亲的一家人。”

长辈的爱,孩子们都铭记在心里,常常会在节日时,给夫妻两人送上小惊喜和祝福。一次杨淑娟过生日,侄子提前省吃俭用好几个月,给她买了一双红皮鞋。

虽然责备着孩子乱花钱,杨淑娟却感动了很久。

孩子们不仅孝顺懂事,在学习上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儿子、女儿、侄儿和侄女分别在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和湖北民族学院读书。

四个人的学费都是申请的助学贷款,学习从不放松,每个学期都能得奖学金;课余还会实习兼职挣生活费。

说起孩子们,杨淑娟很骄傲,这是近20年来,最让她欣慰和开心的事。

患上癌症再遇危机

烟草被淹后没多久,杨淑娟又遇上了麻烦。

那段时间,她的生理期紊乱,几个月都没有好转,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宫颈癌。

这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一家人头上。

多年来波折不断,家中原本就没有多少积蓄,而医生告知她,手术费需要10多万;杨淑娟不打算治疗,回到老家吃着中药调理。

中医吃了好几个月都没有效果,2017年,杨淑娟再次入院就诊。冉国兵向亲戚朋友们借了个遍,勉强凑齐手术费,手术中,杨淑娟的子宫被切除。

住院期间,儿子在医院照顾,看着病床上的母亲,他提出退学打工。杨淑娟骂了他一顿,“想都别想,有一个就行了,不能再有第二个。”

image.png

侄儿给杨淑娟洗脚。

手术后,没钱的杨淑娟回到老家,用着一些中药方子代替昂贵的药物;暑假在家的侄子照顾了杨淑娟两个多月,无可奈何的小伙子常常一个人躲起来哭,他已经失去了爹妈,不愿再失去堪比亲妈的大伯母。

冉国兵为了挣更多的钱,继续跑着运输;不出车的时候,在家附近打零工,而这对于高额的医疗费来说,仅是杯水车薪。

除了家人的努力,政府的救助也没有停过。早在杨淑娟弟媳改嫁后,村里为两个孩子办理了特困人员供养;杨淑娟患病后,村里又为一家人办理了低保,重庆社会救助基金会在走访时得知杨淑娟一家的故事,也及时对他们展开救助,翻修了她侄儿和侄女房屋,接下来将对她开展大病救助,帮助她治病。

这个寒冷的冬天该怎么过,杨淑娟没想好,苦涩的中药,她一饮而尽。

她想快点好起来,给孩子们挣学费,还治病欠下的账,减轻丈夫的负担,她还有很多打算…… 

如果您愿意帮助这家人,可以联系重庆社会救助基金会023-89188006;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基金会大病救助项目,为他们送上一份冬日温暖。


        更多精彩新闻请点击:http://www.peoplessjj.com/《时事经济观察》
责任编辑: 李扬

京ICP备18023181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2号人民日报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2018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监督电话:010-65365635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