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区域型龙头房企宣布全面退出房地产业务。
3月12日晚间,山子股份(SZ000981,股价1.46元,市值146亿元)公告称,拟公开挂牌转让公司房地产业务相关股权和债权资产。此次交易后,公司将全面退出房地产业务。
转让标的为宁波银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亿房地产),该公司为山子股份的全资子公司。公告提到,转让包括银亿房地产的100%股权,以及该公司持有及控股子公司(不含剥离企业)对剥离企业的应收款债权。本次交易的股权资产和债权资产账面价值合计为13.14亿元,按照股权资产的评估价值计算,标的资产合计价值为13.33亿元。而首次公开挂牌底价为标的资产合计价值的70%,若未能成交,则在首次挂牌底价的基础上降价20%进行后续挂牌。
值得一提的是,在山子股份发布转让公告次日(3月13日),山子股份开盘后迅速高开高走并涨停。
从山子股份的业务营收构成来看,主要包括汽车零部件和房地产业务。近几年来,山子股份汽车零部件业务占营收比重显著增长,房地产业务收入则在逐步减少。2020年山子股份汽车零部件业务贡献的营收比重为39.63%,房地产销售贡献的比重为48.42%。而到了2023年6月,其汽车零部件业务占营收比重增加至58.64%,房地产销售业务仅占比22.26%。
图片来源:山子股份公告
曾经的宁波龙头房企
转型造车亏损严重
事实上,山子股份的前身就是曾深耕宁波的龙头房企——银亿股份。
2022年12月19日晚间,银亿股份公告称,公司全称将由“银亿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变更为“山子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将变更为“山子股份”。
据银亿集团(银亿股份母公司)官网,公司房地产业务以宁波为总部,并逐步扩展至上海、南京、南昌、舟山、沈阳、大庆等全国10多个一二线城市,开发了上海领墅、南京东城、银亿朗境等项目。2008年,银亿集团楼盘销售额超过百亿元,成为宁波的龙头房企。
图片来源:银亿集团官网
据每经记者了解,银亿股份创始人、前实控人为前宁波首富熊续强,同时也是银亿集团的创始人,以房地产起家,曾被市场称为“烂尾楼改造专家”。2017年,熊续强以350亿身家位列《胡润百富榜》第56位。
2020年2月27日,银亿股份宣布公司实控人变更,由嘉兴梓禾瑾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持有29.89%的股权,成为公司新的控股股东,叶骥成为公司新的实控人。
回顾银亿集团的发展历程,2016年是一个重要节点。当年,银亿集团开始转型进入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并进行了多次跨国并购,以切入汽车零部件产业。期间,银亿集团收购了包括美国ARC、日本艾礼富等国外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并将ARC集团和邦奇注入了上市公司银亿股份。
不过银亿集团转型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在造车方面亏损严重,不仅消耗了大量资金,也使得集团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负担。据企业财报数据,公司2018-2022年分别录得归属净利润亏损为-10.99亿元、-71.74亿元、-10.87亿元和-26.14亿元。
2019年6月,银亿集团向宁波中院申请破产重整,原因是竭尽所能制定相关方案,但仍不能彻底摆脱流动性危机。
受银亿集团流动性危机影响,金融机构对银亿股份也采取了停贷观望或要求提前还本付息等措施,导致公司原本发展较为强劲的房地产业务发展受阻。2018年12月,3亿元的“15银亿01”债券违约。2019年4月,银亿股份自曝被大股东及关联方占款22.48亿元,再次陷入资金危机泥沼。2019年10月,银亿股份向宁波中院再次申请破产重整。之后,于2020年8月成立的“梓禾瑾芯”通过投资32亿元,成为银亿股份的重整投资人。
“房地产业务经营困难”
拟全面退出房地产业务
根据山子股份3月12日公告,拟通过产权交易机构公开挂牌转让公司房地产业务相关股权和债权资产。本次交易后,公司将全面退出房地产业务。
而对于为何要退出房地产业务,公告中的说法是,因受购房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近两年以来国内房地产市场整体表现较为低迷,楼市价格行情持续下行,公司房地产业务经营困难。“在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房地产市场行情下,公司的房地产项目和存量资产去化难度较大,房地产经营业务已拖累公司业绩。”
交易价格方面,本次交易的股权资产和债权资产账面价值合计约为13.14亿元,按照股权资产的评估价值计算,标的资产合计价值约为13.33亿元。而首次公开挂牌底价为标的资产合计价值的70%,若未能成交,则在首次挂牌底价的基础上降价20%进行后续挂牌。
从山子股份披露的数据来看,截至2023年12月底,上述剥离企业模拟合并报表数据为,2023年实现营收7.098亿元,净利润为-4.8亿元。
根据山子股份2023年三季度业绩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45亿元,同比增长54.07%;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2.15万元,同比下滑819.07%。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山子股份的房地产业务逐步下滑,从2020年48.42%的营收占比,下滑至2023年上半年的22.26%。
每经记者梳理发现,近两年,包括顺鑫农业、厦门钨业、广宇发展等企业宣布陆续剥离房地产业务,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企业对于房地产业务更加理性。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上一篇: 万科突传大消息!12家银行为其筹资800亿?接近银行人士:银行态度保守
下一篇: “保交楼”保民生保民心,重庆主城这些楼盘进入“白名单”更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