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e:global.cfg_webname/}

城市: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四川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重庆贵州

多国要调查ChatGPT 侵犯隐私、对社会和人类构成潜在风险?

来源:时事经济观察 发布时间:2023-04-08 09:04:32

  从全球爆火到被多国“围堵”,ChatGPT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据外媒报道,近日,德国联邦数据保护专员乌尔里希·凯尔伯(Ulrich Kelber)表示,德国可能会追随意大利的脚步,因数据安全问题“封杀”ChatGPT。

   意大利率先出手,欧洲多国跟进

   当地时间3月31日,意大利个人数据保护局宣布,从即日起禁止使用ChatGPT,限制ChatGPT的开发公司OpenAI处理意大利用户信息,并开始立案调查。

   意大利个人数据保护局认为,3月20日,ChatGPT平台出现了用户对话数据和付款服务支付信息丢失情况。该平台没有就收集处理用户信息进行告知,缺乏大量收集和存储个人信息的法律依据。

   该机构还表示,尽管OpenAI的条款声称ChatGPT服务面向13岁以上的用户,但平台缺乏能够验证用户年龄的机制。

  

   OpenAI网站截图。

   意大利个人数据保护局要求OpenAI公司必须在20天内回应该机构的关切,否则将被处以最高2000万欧元或公司全球年营业额4%的罚款。

   意大利开出对ChatGPT的首张“禁令”后,不少国家开始考虑追随意大利,“围堵”ChatGPT。

   据加拿大隐私专员办公室(Office of the Privacy Commissioner,OPC)官网4日消息,OPC宣布将对ChatGPT背后的公司OpenAI展开调查,涉及“OpenAI未经同意收集、使用和披露个人信息”的指控。

   此外,法国和爱尔兰的隐私监管机构已联系意大利监管机构,以了解更多有关禁令的依据。爱尔兰数据保护机构(DPC)的一位发言人称:“我们正与意大利监管机构跟进情况,将与欧盟数据保护机构共同协调此事。”

   ChatGPT自辩:禁用不一定是最优解

   对于欧洲多国的反应,中新财经在询问ChatGPT的意见时,它给出了自己的态度:德国、意大利等国家考虑禁用ChatGPT等AI技术,反映了这些国家的担忧和关注,但禁用ChatGPT等AI技术不一定是最优解。

  

   与ChatGPT的对话截图。

   在应对措施方面,ChatGPT的答案显示,将认真对待,并与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者积极沟通,全力配合各方开展相关的调查和处理,同时努力提高技术的安全性和合规性,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与CatGPT的对话截图。

   这与其开发公司OpenAI的态度不谋而合。当地时间4月6日,意大利个人数据保护局官网发布消息称,OpenAI与该机构于5日晚举行会议,OpenAI表示愿意与意大利数据保护局进行合作,以解决其对数据安全的担忧。

   OpenAI表示,相信公司符合个人数据保护法律,但也愿意与该机构进行合作。除了加强个人数据使用的透明度,OpenAI还将增强数据主体权利行使机制以及对儿童的保护措施,并承诺在6日之前向意大利当局提供一份文件,在其中说明将采取的措施。

   意大利数据保护局表示,将评估其此前的建议措施,包括针对OpenAI发布的命令。该机构强调,这次会议的目的并不是阻碍人工智能和技术创新的发展,并重申了遵守保护意大利和欧洲个人数据法规的重要性。

   “ChatGPT们”的成长困境

   “数据隐私安全和技术发展之间是个动态博弈过程,两者难以做到真正的平衡,而是在互相拉扯中实现螺旋式逐渐进步。”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媒体表示。

   据路透社3月28日报道,特斯拉首席执行官、推特“掌门”埃隆·马斯克与一众人工智能专家和行业高管在一封公开信中,呼吁暂停训练比OpenAI新推出的GPT-4模型更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至少6个月,理由是它们对社会和人类构成潜在风险。

   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杜兰谈及此事时表示,AI的快速发展的确会带来失业、隐私侵犯、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但它更多是在提升效率、提升医疗能力、改善环境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杜兰同时表示,人工智能训练很难停止,因为不同国家、公司、实验室等都会去争夺领先位置,所以全球范围内的协调和执行可能会面临挑战。

   欧盟委员会曾于2021年提出《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目的是保护公民在新兴技术下的数据、隐私安全。

   目前,我国有关部门也已发布不少相关标准。2019年6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提出了人工智能治理的框架和行动指南。

   4月4日,科技部官网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对《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意见的公告。其中提出,从事生命科学、医学、人工智能等科技活动的单位,研究内容涉及科技伦理敏感领域的,应设立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

   未来,人工智能浪潮不息,数据安全的答卷则未完待续。

   中国新闻网

  


        更多精彩新闻请点击:http://www.peoplessjj.com/《时事经济观察》
责任编辑: 飞戈

京ICP备18023181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2号人民日报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2018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监督电话:010-65365635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