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e:global.cfg_webname/}

城市: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四川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重庆贵州

内蒙古杭锦旗牧民引水入沙漠养螃蟹

来源:人民日报社市场报网络版《时事经济观察》 发布时间:2019-09-29 08:18:18

内蒙古牧民沙漠里养螃蟹库布其沙漠中的“柴达木”的景色。新华社发(贝赫 摄)

  牧民老满今年又卖了一百多头牛,但这并不是他家今年的全部收入,因为家里养的蟹还会有一笔进账。

  51岁的老满名叫那仁满达呼,家住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呼和木独镇巴音温都尔嘎查,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养牛大户,周围的人都爱叫他“老满”。这位养牛大户,从去年开始在库布其沙漠深处养起了螃蟹。

  说起老满家的螃蟹,还得从杭锦旗引黄河凌水进沙漠讲起。

  老满的家在比邻黄河的库布其沙漠腹地,缺水是他以前最头疼的事。“沙漠里有几个自然形成的‘柴达木’,牲口喝水靠它,人喝水只能靠打深井,风沙一大,水就少了。”老满说。

  “柴达木”是蒙古语的音译,意为“低洼、有水、长草的地方”,是沙漠里仅有的绿洲。而沙漠北边的不远处就是黄河,流经的杭锦旗是黄河流域流经最长的旗县,每年长达120天左右的凌汛期给沿岸地区带来极高的灾害风险。

  一边是水害,一边是沙害。沙会掩水,水能润沙。如何让两者达到一个平衡,杭锦旗人开始了认真的思考。

  经过调研论证,2014年凌汛期,杭锦旗利用黄河南岸总干渠和牧业分干渠,首次将凌水成功引入了库布其沙漠腹地。“在黄河凌汛高水位时将凌水引入沙漠低洼地,进而形成水面,以此来改善沙漠生态环境,达到减轻防凌压力和治沙的双赢目的,变水害为水利。”杭锦旗水利局局长刘海全说。

  2014年引水尝试的成功让杭锦旗人看到了治沙防汛的新希望。

  2015年至今,杭锦旗已累计分凌引水近2.1亿立方米,显著减轻了凌汛压力。不仅如此,如今的库布其沙漠腹地形成近20平方公里的水面和近60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有20多种植物自然恢复生长,10多种水鸟在这里长期栖息。

  “目前杭锦旗在库布其沙漠形成了沙水相连的自然生态格局,促进了生态系统的恢复,也为周边农牧民带来了显著的收益。”刘海全说。

  内蒙古牧民沙漠里养螃蟹库布其沙漠养的蟹。新华社发(贝赫 摄)

  曾经恶劣的生态环境让很多牧民不得不退出沙漠,如今,生态恢复吸引牧民重回沙漠,回到“柴达木”变多的沙漠。

  曾经老满家只能养几十头牛,而现在已经达到了七百余头。“这样的养牛规模在过去可真不敢想。”老满说,他算了一笔账,一头牛平均可以卖一万元,收入翻番地涨。

  让老满惊喜的不仅是养牛规模,还有在沙漠里养殖水产。

  老满家有8800亩草牧场,这其中有近1000亩“柴达木”。看着越来越多的水,老满琢磨起了水产养殖。“2016年我尝试在水里养鱼,可是水域面积太大,我缺少养殖经验,好多鱼都游跑了。”他笑着说。

  去年,老满和专业的养蟹人合作,在自家的“柴达木”养起了螃蟹。“现在我家的螃蟹大个的每斤能卖50元呢。”在老满看来,自己从放牧“跨界”水产养殖的效果还不错,明年他准备在扩大螃蟹养殖规模的基础上继续丰富水产的养殖品种。

  “未来我们规划将黄河凌水继续向东引,进一步扩大水利治沙的效果,让更多农牧民能够在库布其沙漠吃上生态致富饭。”刘海全说。

来源:新华社


        更多精彩新闻请点击:http://www.peoplessjj.com/《时事经济观察》
责任编辑: 李靖

京ICP备18023181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2号人民日报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2018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监督电话:010-65365635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