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e:global.cfg_webname/}

城市: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四川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重庆贵州

全球生物类似药市场火热!我国有望“弯道超车”

来源:健康时报网 发布时间:2019-05-10 11:22:28

  2019年大批生物原研药遭遇专利悬崖,全球生物类似药迎来发展“黄金时代”。我国生物类似药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研发技术水平和监管环境提升迅猛,为生物类似药产业打下良好的基础。2019年2月2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首个单抗生物类似药——复宏汉霖的汉利康上市。3月28日,复宏汉霖的汉利康被正式纳入医保,预示着国产生物类似药产业的春天已经到来。

  全球生物类似药市场火热

  生物药是是目前全球最具前景和投资价值的细分药品。较化学合成类小分子药物而言,生物药药理活性强、毒副作用小、具特异性,治疗范围广阔。

  目前,虽然化药仍占全球在研药品份额的50%,但是生物药已迎头赶上。2017年全球在研生物药占增体比例的37.8%,紧居第二,其增幅高达15.1%,远高于化学药的4.2%。从全球各大制药巨头公布的2018年财报来看,2018年全球销售额Top10款药物中,8款为生物药,合计销售额约达681.01亿美元。

  大批重磅原研药专利到期,给生物类似药带来发展契机

  2019年,随着Herceptin、Invega Sustenna和Orencia等5个重磅药品专利到期,将失去美国市场的独占权,一场原研药商和仿制药商之间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此开始。仅在美国,预计到2021年有超过70个生物药专利到期,随着这些重磅产品面临专利悬崖,2017年这些药品的市场销售下降了1.3%-9.6%。

  \

  全球生物类似药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面对生物类似药的巨大前景,全球的制药企业跃跃欲试,以原研生物药为基础开发的生物类似药进入发展快车道。目前全球涉足生物仿制药研发的药企数量约有200。

  根据Frost&Sullivan的统计,2017年全球生物药的市场规模约为2402亿美元,三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7.4%。与此同时,全球生物类似药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以53.7%的速度递增,2016年全球生物类似药市场规模约42亿美元,预计2021年其市场规模可达366亿美元。

  2018年,美国生物类似药竞争的生物药市场规模已增长至230亿美元。截至2019年01月,FDA共批准了16个生物类似药上市,总共涉及9款原研药。Teva的Truxima于2018年11月获得FDA的批准,Mylan的Ogivri于2017年12月获得FDA的批准,这些巨头的生物类似药品,都将于2019年正式上市。

  近年生物药市场中单克隆抗体占比较高

  从1982年首个生物技术药物重组人胰岛素Humulin获美国FDA批准上市,单克隆抗体已成为整个生物药物市场的最大分类之一,2018年全球top10药物中6款为单抗产品。根据Frost&Sullivan的资料显示,全球单抗产品的2017年销售额为1038亿美元,占整个生物药物市场的43.2%。

  与生物类似药情况相似,单抗细分领域的生物类似药也成为众多制药企业必争之地。2013年,EMA(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了单抗生物类似药Remsima上市,该药也成为全球首个上市的单抗类生物类似药。2013—2018年间有22个单抗生物类似药产品在欧盟上市,几乎占到上市生物类似药的一半。美国FDA相对欧盟起步略晚,2015年3月批准首个生物类似药Zarxio(filgrastim-sndz)。截至2018年FDA批准15个生物类似药。

  未来五年我国生物类似药产业将崛起

  据Frost&Sullivan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在研生物药数量已列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截至2018年11月,中国生物药领域分别有90项单克隆抗体、41项重组蛋白及41项疫苗制剂处于临床阶段,多聚焦于抗肿瘤、抗感染等疑难疾病领域。由于生物类似药的技术和投资门槛较高,所需的研发时间也较长,沉寂多年的东方巨龙可以通过生物类似药这条捷径实现弯道超车。

  首个单抗纳入医保标志国产生物类似药开始抢跑

  我国生物类似药起步较晚,2019年2月2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首个单抗生物类似药——复宏汉霖的汉利康上市。3月28日,汉利康作为2017年36种国家谈判药品集中采购谈判药品的仿制药品种纳入广西医保。国家和地方医保的覆盖过程,为生物类似药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拉开了我国生物类似药抢跑的序幕。目前,三生制药、百奥泰、齐鲁制药等企业的单抗生物类似药都已处于上市申请阶段,信达生物、喜康生物、嘉和生物等企业的多个热门靶点生物类似药也进入临床。

  国家地方法规和资金双管齐下推动市场

  自2015年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等政策文件,让生物类似药相关规范逐渐与国际接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等项目资金配套,给予国内的生物类似药企业可持续的发展空间。如复宏汉霖曾在研发期间,获得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等机构的新药专项资金的支持。据统计资料显示,2017单抗类药物的销售额仅占国产产品销售份额的15%,未来5年才是生物类似药市场蓬勃发展的大好春天。根据Frost&Sullivan的预测2017年-2022年我国生物类似药复合增长率将达70.9%。

  长三角成为生物类似药研发高地

  接着,国内已有数家药企的生物类似药均已提交上市申请,预计2019-2020年至少有5个生物类似药获批,集中在TNF、VEGF、EGFR、HER2等靶点。如三生国健的Herceptin类似药注射用重组抗HER2人源化单抗(302H)、百奥泰的Humira类似药BAT1406、信达生物的Humira类似药IB1303、百迈博的Remicade类似药CMAB-008等。

  从地域分布来看,长三角将成为自主研发生物类似药最为集中的地区,同时MAH、产业化和市场条件相对理想。就在研的生物类似药数量而言,中国目前超过印度和美国位居全球第一。但是未来5年,能较快实现产业化的医药企业仅有复宏汉霖、三生国健、海正药业等少数企业。

  \

  跨国企业欲分抢国内市场蛋糕

  当国内生物类似药企业研发势头如火如荼时,跨国企业的势头不可小觑。2017-2018年国家陆续允许多个重磅品种纳入医保目录,帮助生物类似药降价并大幅提高销量。以诺华的Secukinumab(苏金单抗)为例,2017年销售额突破20亿美元,它是全球首个上市的IL-17A全人源单抗,也是我国第一批40个临床急需境外新药之一。

  按照CDE文件要求,可以免国内临床试验直接申请上市,Secukinumab已于2018年9月21日纳入优先审评通道,预计今年下半年即可获批。而国内仅有恒瑞医药等少数企业加紧布局IL-17单抗抑制剂SHR-1314。此外,前后还有阿达木单抗、达雷木单抗等多个品种也将于2019年上市。

  因此,中国企业期待对于生物类似药的监管政策更具包容性,如压缩审批流程、有效性比对研究、可替代性等方面。同时,鼓励和推荐我国产品率先进入医保,将鼓励生物类似药代替原研药尽快上市,也将推动生物类似药品的降价,提高企业创新研发意识。


        更多精彩新闻请点击:http://www.peoplessjj.com/《时事经济观察》
责任编辑: 李建宇

京ICP备18023181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2号人民日报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2018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监督电话:010-65365635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