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大强,让不少观众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生活状态印象深刻。 忘记身边的亲人、出门找不到回家的路、甚至连性情都会大变……在中国,大约有1000万老人在经受着这样的痛苦。 每年的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也被称为“世界老年痴呆日”,关于这种疾病,你了解多少? 每3秒钟,全球就有一位痴呆症患者产生 阿尔茨海默病常常被叫成老年痴呆,由于名称带来的病耻感也让不少患者和家属排斥就医、不愿谈起阿尔茨海默病。 但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DI)发布的《世界阿尔茨海默病2018年报告》显示,每3秒钟,全球就有一位痴呆症患者产生。 全球目前至少有5000万的痴呆患者。到了2050年,这个数字预计将达到1.52亿。其中,有约60-70%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在中国,这一群体数量也十分庞大。 中国目前约有1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将超过4000万人,比加拿大的总人口还要多。 “老糊涂”是一种病 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 其实,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因脑部伤害或疾病所导致的渐进性认知功能退化,且此退化的幅度远高于正常老化的进展。 老年期认知障碍,即俗称的“痴呆”有多种分类,包括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呆、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朊蛋白病等等,这其中阿尔茨海默病占了主要部分。上述几种痴呆所导致的认知功能退化都是不可逆的。 很多人认为阿尔茨海默病初期的记忆障碍等症状是衰老的自然结果,没必要看医生。 但其实,在阿尔茨海默病病情发展的数十年内,相继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运动障碍、日常生活能力障碍,直至死亡,尽早诊断、尽早治疗非常重要。 “有些人认为‘老糊涂’是自然现象,这是一个误区,记忆力下降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后者需要引起注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孙永安说。 孙永安强调,如果忘掉的事情经过提醒可以想起来,可以归为生理性记忆力下降,但如果经过反复提醒没办法回忆起来,就要警惕是病理性记忆力下降。 有哪些症状时要引起注意? 那么,阿尔茨海默病有什么特殊的症状呢?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教授张楠将其归结为以下几种: ·影响日常生活的记忆力改变 ·计划事情或解决问题有困难 ·在家中、工作场合或是休闲活动中完成熟悉的工作有困难 ·对时间或地点感到困惑 ·对了解视觉影像和空间关系有困难 ·说话或写作的用字上出现新困难 ·物件放错地方且失去回头寻找和重做的能力 ·判断力变差或减弱 ·退出工作或者社交活动 ·情绪和个性的改变 医生建议,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该引起注意,若反复发生,应当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资料图:在北京市郊区一家专业收治阿尔茨海默病的专科医院,一位患病老人的护理员正搀扶着老人到病房楼下散步。中新社发 崔楠 摄 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哪些因素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呢? 通常医生将其分为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两类。其中,不可控因素包括年龄、基因、家族史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就是越来越高。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在百分之三多,国际上更高,总的来说大约在3%—7%左右。85岁以上的,大约是50%。”张楠介绍说。 此外,可控因素包括糖尿病、中年期高血压、中年期肥胖、体力活动减少、抑郁、吸烟、低教育水平等。但这些都是可以预防的。 资料图:合理的训练有助于减缓疾病进展,特别是提高大脑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减少健忘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康玉湛 摄 阿尔茨海默病是否能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其实是可以预防的,通过预防高血压、腹型肥胖、听力下降、糖尿病等疾病,并多进行有氧运动等措施,可以减少1/3的痴呆患者发病。”孙永安说,很多人由于不知道、不了解,耽于了早诊早治的时机。 在治疗方面,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这其中,药物治疗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受体拮抗剂等,非药物治疗中又包括认知训练、有氧运动、光照疗法、电/磁刺激疗法等等。 “目前药物没办法根治阿尔茨海默病,但是服用药物可以有效帮助延缓病情进展,从很大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越早诊治,效果越好。”孙永安说。 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 他们需要更多关注与理解 截至2018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17.9%,而未来,65岁及以上人口将成为增长最快的年龄组。 然而,65岁以后也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高峰期,快速增长的老龄人口和沉重的照护负担,是当下社会不得不面对的紧迫问题。 但在中国,阿尔茨海默病仍面临“三个低”——认知程度低、就诊率低、接受治疗的比例更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也常常被社会遗忘、忽视、误解。 此外,由于受传统“孝道”观念影响,目前,中国还是以家庭式养老为主。 《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报告》中指出: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国内阿尔茨海默病的严重性,而家庭照护者疲于24小时不间断看护,身心长期承受巨大压力,社会支持资源短缺,标准化、规范化的临床诊疗和人性化的照护康复需求远远未被满足。 有人说,比死亡更加可怕的,莫过于被亲爱的人忘却。 虽然现有的医疗技术没有办法完全根治这种疾病,但是,对于那些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他们的家庭来说,如何能更加客观地认识这种疾病,给予他们理解与支持,或许更加重要。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更多精彩新闻请点击:http://www.peoplessjj.com/《时事经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