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市场报《时事经济观察》2月20日综合讯: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甫一上映,便成为盗版分子下黑手的对象。几乎在首批观众走出影院的同时,一些社交媒体上就出现了超低价购买所谓高清版《流浪地球》的广告。尽管通过微信、QQ等途径直接打开页面,系统会出现“已停止访问该网页”的提示,但通过复制链接等方式,依然能够打开播放页面。有此困扰的并非《流浪地球》一部电影,春节档推出的多部电影悉数“中招”,有专业人士分析认为,这是拥有专业复制水平和极强扩散能力的盗版团伙所为。铺天盖地的盗版链接,令版权市场管理部门和影片出品方始料不及,纷纷向观众发出呼吁,更有不少电影业界人士痛心疾首地称之为“行业的灾难”。 在中国的盗版灰色产业链中,电影产业一直都是重灾区。早期在互联网技术还未完全发展成熟之前,一些懒于上影院观片的人们基本上会采取从网络上下载盗版影片的方式观影,但受限于网速和带宽,部分消费人群也会选择到小商贩那里购买价格低廉的盗版光盘。而随着网络软、硬件和带宽不断升级、特别是智能手机日益普及,网盘等软件极大方便了人们获取盗版影视资源,客观上为盗版猖獗提供了技术支撑。 电影市场化之初,盗版行为主要表现为正规发行渠道之外的“地下院线”以及VCD、DVD等。进入互联网时代,盗版电影生产、传播、销售的产业链花样又不断翻新,目前主要依赖云端存储、互联网机顶盒以及P2P交互平台等新技术手段。在盗版内容传播方式上,“在线播放”和“下载”占比最大,其中在线播放需要安装指定的播放器;而在下载方式中,多采用P2P下载和网盘下载的方法。因为不法经营者的IP会随时受到监控,使得利用P2P来传播盗版资源面临巨大的风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网盘应用的“火爆”。纵观我国电影版权保护历程,盗版者与执法者双方更像是隔着屏幕斗法,总会出现新的传播方式和相应的打击手法,但却无法做到从根本上杜绝盗版行为。 在当今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我国电影行业也再次迈向繁荣发展之旅。然而,随着高效率、低成本的数字技术大范围普及,盗版这一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电影市场的顽疾也凭借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而呈现技术化专业化之势。与此相对的,制作方由于反盗版相关技术经验不足,版权保护的手段和方法相对滞后,导致了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虽然社会各界同仇敌忾综合施治,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取得新战果、新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盗版行为确实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电影行业的健康发展。 但我们不能因此归咎于技术进步,有需求才会有市场,主观故意才是盗版行为难以根除的主因。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仅处罚制作、上传、销售盗版资源者,而对下载并使用盗版者则给予最大程度的宽恕。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了公民合理使用他人作品不构成侵权的12种情形,其中第一条“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免去了个体使用盗版的后顾之忧。但使用盗版者则应有“盗版可耻”理性,不能因为法律许可就觉得用盗版天经地义。只有越来越多的人转变唯免费论的落后消费观,自觉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弘扬鼓励创新精神,盗版荼毒才会逐渐消除。 值得欣喜的是,遭盗版侵害损失惨重的电影企业以及行业自律组织,如今已将监控和防范盗版放在了与发行、放映同等重要的地位,并联合律师、服务机构等专业力量对抗黑产业链。今后一段时间,对于中国电影产业来说,抑制盗版仍将会是一场持久战和攻坚战。相信通过道德与法治的双重屏蔽,终将迫使盗版侵权退出历史舞台,而这一天能否快些到来,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自觉。 |
        更多精彩新闻请点击:http://www.peoplessjj.com/《时事经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