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16日,印度总理莫迪在撒马尔罕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时表示,“现在不是战争时代”,保证粮食、能源等领域的安全才是世界主要关切。普京回应称,他理解莫迪对于俄乌冲突的担忧,俄方将“竭尽全力”尽快结束冲突,但乌克兰拒绝谈判并试图以军事手段解决。 莫迪与普京举行会谈,图自社交媒体 据印度《经济时报》和俄塔斯社报道,莫迪和普京共同出席上合组织撒马尔罕峰会。 在会议间隙举行的双边会谈中,莫迪告诉普京:“如今的时代并不是战争时代,这一点我已经在电话中与你谈过了。”他补充说,粮食、化肥和燃料安全是目前世界的主要关切。 莫迪还在交谈中强调了俄印友谊,指出俄印伙伴关系将在未来达到新的高度。 “我知道你对乌克兰冲突的立场,也知道你的担忧”,普京回应称,他理解莫迪对俄乌冲突的担忧,并表示俄方“希望并将尽一切努力”尽快结束这场冲突。 但普京指出,“不幸的是”,乌克兰领导人和政府拒绝谈判并宣称将通过军事手段实现他们的目标。他向莫迪承诺,尽管如此,俄方将向印度伙伴通报乌克兰的局势,始终让印方了解相关情况。 普京表示,俄印关系正在并将继续积极发展,并提到了两国在化肥农业领域的合作。他还预祝莫迪生日快乐,“祝愿印度这个友好国家在莫迪的领导下繁荣昌盛”。 另据俄新社此前报道,普京在会谈中邀请莫迪访问俄罗斯。 印媒和俄媒报道截图 《经济时报》称,会谈举行之际,印度一直承受着来自西方国家的巨大压力,要求印度淡化与俄罗斯的友好关系。然而,印度在没有跟随西方“谴责并制裁”步伐的情况下保持中立,并深化了与俄贸易关系。 莫迪会后发布推文称:“我与普京总统的会谈非常愉快。我们有机会讨论了进一步推动两国在贸易、能源、国防等领域的合作,还讨论了其他的双边和全球问题。”莫迪办公室在一份声明中指出,两国领导人就旨在进一步加强俄印关系的广泛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讨论。 莫迪推文截图
去不去G20呢?普京还在考虑…![]()
据俄罗斯塔斯社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16日告诉记者,俄方将于11月参加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但普京补充说,他尚未决定是否参加此次峰会。 “我会研究(这个问题),我们会做出决定。俄罗斯将参加。”据报道,普京在访问乌兹别克斯坦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普京表示,“我收到了参加G20峰会的邀请,东道国总统(指印尼总统佐科)在访问莫斯科时告诉了我这件事。他后来打电话说,‘请记住,有一定的压力,但我的立场是坚定的,我们希望在峰会上见到你’”。 印尼是今年的G20轮值主席国,本届G20峰会定于11月15日至16日在巴厘岛举行。 今年6月,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曾证实,普京已获邀参加今年的G20峰会,但没有确认普京是亲自参加,还是派代表前往,“俄方将作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决定”。 彭博社上个月19日的报道称,印尼总统佐科在接受该媒体采访时说,普京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前往印尼巴厘岛,参加G20峰会。但克里姆林宫拒绝置评,有熟悉情况的官员表示,普京正在考虑以线下形式参与峰会。 印尼驻俄罗斯大使塔瓦雷斯表示,印尼有意在G20峰会期间安排普京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晤。塔瓦雷斯表示:“佐科早就向俄乌两国领导人发出过邀请,如果两位领导人决定出席峰会,就会有机会安排此次会晤,印尼非常愿意这么做。” 对此,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表示,如果普京出席G20,乌方必须考虑我们出席的必要性。他还称,俄方出席任何活动就“间接意味着主办方让俄方(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合法化”。 在俄乌冲突爆发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曾多次表示要将俄罗斯逐出G20。美国总统拜登3月曾呼吁佐科将普京排除在今年的会议之外;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宣称,假如俄罗斯出席G20峰会,美国将拒绝参加。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随即响应了美国提出的抵制倡议,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当时表态说:“让普京坐在桌旁假装一切正常,这不可能是正常的。” 除了持续施压印尼,要求撤回对普京的邀请外,美西方还要求印尼邀请非G20成员国乌克兰参会。 舆论认为,作为轮值主席国,印尼受到空前压力。佐科在上述彭博社的采访中也表示,“大国竞争确实令人担忧,我们想要的是地区稳定、和平,这样才能促进经济增长。” 为此,佐科也积极展开一系列外交斡旋,包括前往德国参加G7峰会,之后搭乘夜班火车赶往乌克兰首都基辅,成为俄乌冲突爆发后首位访问基辅的亚洲领导人,之后又前往莫斯科与普京面对面沟通……
观察指,佐科的一系列外交行动,一方面以全球关切的和平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为抓手,希望利用印尼中立国的身份为局势降温;但另一方面,由于局面的复杂性,佐科作为中间人调解成功的希望并不大,而印尼方面也早有预期,印尼外交部就表示:“我们知道目前情况仍然非常非常复杂,世界也了解手头问题的复杂性。” 而佐科显然也不愿意今年11月的G20峰会“跑题”。作为全球危机应对和经济治理重要平台,佐科强调,各国应专注于应对食品、能源和疫情等危机,东南亚国家也希望较富裕的国家提供资金以帮助它们向可再生能源过渡,并带来投资促进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增长。 |
        更多精彩新闻请点击:http://www.peoplessjj.com/《时事经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