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e:global.cfg_webname/}

城市: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四川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重庆贵州

碧桂园探索“社会扶贫共同体”助力脱贫攻坚

来源:人民网-公益频道 发布时间:2019-05-30 18:11:11

  本网5月30日综合讯 2018年5月20日,碧桂园集团宣布全面启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行动,结对帮扶全国9省14县3747个村,助力33.6万建档立卡人口脱贫,截至目前已有超20万贫困人口脱贫,累计帮扶增收4471万元。

  产业扶贫扶富、教育扶贫扶智、就业扶贫扶技……碧桂园积极探索“社会扶贫共同体”模式,将各参与方在消费需求、业务拓展、就业岗位、捐赠资金等方面的资源充分调动起来,“捆绑打包”,与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需求”有效对接、按需配置,使扶贫融入各单位、机构、个人发展的基因,实现扶贫参与者共建、共享和可持续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

  一年来,从东北的雪路柴扉到江南的小桥流水,从西北的窑洞暖炕到西南的竹楼木房,碧桂园参与扶贫开发的14个贫困县,有10个帮扶的贫困县都相继宣布“摘帽”脱贫。

  当前,在广袤的乡土大地上,以碧桂园为代表的大批企业积极参与扶贫开发,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凿石开山魄力,展现出一项项扶贫开发的生动实践,谱写出一篇篇乡村振兴的绚烂篇章。

  开展教育扶贫 助力拓宽“自富资源”

  不少贫困户缺乏有效的“自富资源”,一般只会种地,无形中限制了自身的发展;文化水平偏低,也没什么技术;家里大多有孩子、病人和老人等需要照顾,很难走出家门,通过打工来挣“外快”。这样的贫困户脱贫有一定困难。自1997年,碧桂园就通过捐资助学、开办慈善学校等方式,持续开展教育扶贫。2007年捐资2.1亿元帮扶四川马边、甘洛,用于修建职业高中、通村公路等基础设施。

  针对返乡创业青年,碧桂园提供“设基金、建工厂、造品牌、送技术、拓市场”等服务,提高创收带富能力,链接更多贫困户脱贫奔小康。

  2018年7月,英德“农村散工”李观练接受碧桂园SSGF铝模拼装培训,培训后在广东腾越上岗。2019年4月,李观练的工资已经超12000元。不到一年时间,从最开始每月2000多元的“农村散工”到月薪超12000元的产业工人,放在以前,李观练表示想都不敢想。

  王曾曾家住陕西耀州区,家中一共有六口人,爷爷奶奶、父母以及一个在上五年级的弟弟。爷爷奶奶常年患病,丧失劳动能力,母亲在家照料。家里所有的收入均来源于父亲务农兼打零工。

  由于每年花费大量的医药费,家庭经济负担重,无力支付王曾曾的学习费用。2018年,他顺利考上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就读酒店管理专业,全免费的慈善学校减轻了家庭的压力,其家庭也在当年脱贫。

  数据显示,近年来碧桂园通过助学捐款28002人,共捐款1150万元,结对帮扶6724名贫困生,家访贫困学子1058人次。

  截至目前,碧桂园在14个帮扶县已扶持1200名返乡扎根创业青年,间接带动30000名贫困户增收。此外,碧桂园通过碧乡、碧家和凤怡三家社会企业,累计推广消费扶贫产品4000万元,覆盖超30000名贫困群众。

  稳定脱贫在产业支撑 乡村振兴在“扶技扶实”

  扶贫要扶志,关键是“扶实”。先要帮贫困户找到合适的“马”,他们才可能奔向脱贫的目的地。

  2010年,碧桂园试点驻村扶贫,捐资2亿元驻村帮扶广东清远英德树山村,因地制宜发展绿色苗木产业。苗木产业为村民累计增收1200余万元,户均增收达7万元。

  2018年的6月,碧桂园在湖南平江县落地了一处106亩的苗木基地。苗木基地为刘兴妙提供了工作岗位,让她既能在家门口做事赚钱,又方便照顾老人小孩。如今,她一个月能拿到2000元工资,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除此以外,苗木基地还会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刘兴妙在掌握技术后,也在家门口开辟了一块属于自己的苗木基地。

  通过贫困户资金或劳动力入股、村/合作社经营管理,碧桂园提供基础生产资料负责销售,碧桂园在广东英德、江西兴国、河南虞城等12个县落地近2000亩苗木农场,带动近8000名贫困户务工增收。

  有效对接按需配置 共建“社会扶贫共同体”

  扶志也好,奖勤也罢,都不能用蛮力。全面小康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需要调动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开发。

  在2018年全面启动9省14县帮扶计划一年之际,碧桂园又提出了新的扶贫思考,联合社会力量共同发起“社会扶贫共同体”,探索扶贫新模式。

  据了解,“社会扶贫共同体”致力于将各参与方在消费需求、业务拓展、就业岗位、捐赠资金等方面的资源充分调动起来“捆绑打包”,与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需求有效对接、按需配置,使扶贫融入各单位、机构、个人发展的基因,实现扶贫参与者共建、共享和可持续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

  有业界人士表示,社会扶贫共同体的启动将能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中来,有利于形成活泼生动的扶贫新格局。未来更多的社会企业可以坚持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特别是推动更多产业项目落地贫困地区,为实现农业强、农业富、农村美共同努力。

  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找准贫困群众脱贫意愿和实际能力的结合点,给予务实的产业政策和激励措施,就一定能让贫困人口一个不落地奔向全面小康。


        更多精彩新闻请点击:http://www.peoplessjj.com/《时事经济观察》
责任编辑: 杨丽颖

京ICP备18023181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2号人民日报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2018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监督电话:010-65365635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