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e:global.cfg_webname/}

城市: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四川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重庆贵州

广西南丹公安源头禁毒社会治安向好

来源:法制日报 发布时间:2018-11-30 09:20:28
原标题:南丹公安源头禁毒社会治安向好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南丹县地处黔桂边界,是我国西南出海的必经之道。独特的地理环境,曾让这个有名的锡都饱受毒品危害。

经过近3年努力,全县共查处涉毒刑事案件127起,刑事拘留146人。行之有效的禁毒工作,使社会治安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今年前10个月,全县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同比分别下降11.5%和28.3%,“两抢一盗”案件下降24.6%。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除源头、断通道、减危害、抓毒贩、摧网络、打团伙、重康复的禁毒工作思路。”南丹县副县长、县禁毒委副主任、县公安局局长蓝江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除源堵流阻止流入

2016年3月,南丹警方获得线索:车河镇的韦某、莫某勾结县外的梁某等人,在车河镇深山里制造毒品K粉。南丹县公安局立即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充分利用“大刑侦”机制改革优势,在河池市公安局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多种侦查手段,经过一个月侦查,摧毁这一制毒窝点,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3人,缴获毒品氯氨酮成品66.34公斤,半成品88.44公斤及一大批制毒工具。这是南丹警方2016年以来在“除毒源、断通道”禁毒专项行动中破获的大案之一。

据南丹县公安局政委黄刚介绍,近年来,毒贩利用南丹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地理便利,内外勾结、制贩并施,大大加大了南丹禁毒工作的难度。要铲除毒品来源,就必须将打击触角向县外延伸。去年12月,南丹县公安局破获一起逾千克毒品大案,犯罪嫌疑人韦某采取流窜作案的方式,常年在南丹、广东、贵阳之间贩卖零包毒品。

“对这种毒源在县外、毒流在县内的涉毒案件,情报导侦是破案关键。”南丹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韦吉全告诉记者,10月30日至11月1日,南丹县公安局多警种联合作战破获4起毒品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6人,缴获冰毒等毒品一批。今年1月至10月,全县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3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7人,毒品内流现象得到遏制。

“阻断和清除毒源,禁种铲毒工作一刻也不可疏忽。”蓝江说,南丹县委、县政府专门出台禁种铲毒踏查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县禁毒委主任任组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任副主任的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各方资源,与贵州独山、荔波等地交流合作,在全县11个乡镇开展全民禁种铲毒踏查工作。仅今年前10个月,全县便开展踏查3150余人次,做到“不漏掉一户、不放过一处、不留一块死角”。截至目前,实现全县毒品原植物零种植、零产量,有效阻断了原植物毒品来源。

惩防并举遏制毒害

毒品分为传统毒品和合成毒品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鸦片、杜冷丁、可卡因、海洛因、大麻等;后者包括冰毒、摇头丸、K粉等。新型毒品往往裹着一层“娱乐糖衣”,经常在各种娱乐场所出现,接触的大多是青少年。

“加强各类娱乐场所的严密管控,是堵截毒品泛滥和蔓延的有效途径。”蓝江说,经过不断打击、整治,南丹县娱乐场所涉毒案件大幅减少,今年1月至10月,查获两起娱乐场所行政涉毒案件,占全县查获的437起行政、刑事涉毒案件的0.046%,同比下降70%。

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毒品知识教育的同时,南丹县禁毒委改变“一瘾打天下、恶魔唱主角、恐吓主基调”的过时做法,以讲诱惑、算成本、知危害、会预防4方面为主进行宣传。

讲诱惑就是教育青少年不要被所谓减肥、刺激、发泄等诱惑,以免误入泥潭;算成本就是让广大青少年通过一些具体事例,明白接触毒品带来的痛苦;知危害则是让广大青少年认识到吸毒不但危及身体,而且会坐吃山空,最终还会受到法律制裁;会预防即教育广大青少年拒绝不良嗜好,远离高危场所,不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食物、在人员流动场所管好自己的饮品,坚决断绝与吸毒者及毒贩的一切往来。

“吸毒成瘾,是个清水煮青蛙的过程,我因为缺乏拒毒的毅力和经验误入歧途。吸毒犹如恶梦,戒毒比刨骨还痛苦。艰难戒毒成功后,我决心痛改前非。”经过两年社区戒毒康复治疗后告别毒瘾的23岁青年韦某说。

“今年前10个月全县打击的两起娱乐场所涉毒案件中,青少年仅12人,比上年减少7成,可见,坚持预防和打击并重,是遏制毒品在青少年中泛滥的最有效途径。”韦吉全说。

管控帮扶获得新生

蓝江介绍说,近年来,南丹县禁毒委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大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建设力度,目前全县已建有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18个,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33名,吸纳社区戒毒人员90人,基本上做到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都能享受到社区戒毒(康复)服务。

“社区戒毒(康复)的最大作用,就是要在吸食需求的源头上减少毒品买卖,最大限度降低毒品社会危害率。”黄刚说。精准摸排、精准管控、精准帮扶,使90%以上的吸毒人员通过强制戒毒及社区戒毒(康复)模式彻底告别毒品危害,重新找回人生航向。

阿丽的父母都是南丹有名的老板,吃穿不愁的她却因为父母忙于生意缺乏管教,常年与一帮不良青少年混在一起,15岁就沾上毒品。曾经两次被送去强戒,仍难从毒瘾的苦海中解脱。亲友的歧视、父母恨铁不成钢的打骂、学业半途荒废,使这位误入歧途的姑娘积重难返。

被送到社区戒毒后,社区民警及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的工作人员从心理上开导她、在创业上帮扶她、从生活上关心她,使她很快找回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如今,她彻底戒断毒瘾,在父母支持下开了一家服装店,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据了解,南丹县98%以上的吸毒人员已登记在册,实施精准管控,100%的社区戒毒人员都被列为帮扶对象,尤其是那些因毒致贫的社区戒毒人员,结合精准扶贫工作,为他们找到了自食其力的生活出路。

“禁毒是一个牵动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只有打击、防范、管控、帮扶等工作都统筹安排到位,才有可能从根本上遏制毒害,净化社会。禁毒工作永远在路上。”南丹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县禁毒委主任黄幸乐说。(记者 莫小松 通讯员 兰茗 唐旭友)

 

        更多精彩新闻请点击:http://www.peoplessjj.com/《时事经济观察》
责任编辑: 李建宇

渝ICP备18016245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2号人民日报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2018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监督电话:010-65365635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