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e:global.cfg_webname/}

城市: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四川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重庆贵州

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区分局推动警务机制改革 打造民生警务“新样板”

来源:人民日报社市场报网络版时事经济观察 发布时间:2021-05-12 08:43:49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区分局坚持民意引领,紧盯问题导向,把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切实解决群众愁难急盼的具体问题。经过半年的试运行,5月11日,九龙坡区公安分局西彭派出所园区警务站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九龙坡区公安分局警务机制改革和勤务模式优化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九龙坡区公安分局秉承改革破题、科技赋能工作理念,围绕“1+4+N”改革总体思路,以“减负、提质、增效”为目标,锐意解决一批制约当前警务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构建“事权清晰、指挥顺畅、联动协作、运行高效”的警务、勤务模式,最大限度提高公安快反能力和辖区见警率、管事率,推动公安机关打、防、管、控、服各项工作全面提档升级,全面提升辖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质:基层所队警务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去年11月以来,九龙坡区公安分局根据辖区地域和治安形势特点,打破原“一社区一警务室”模式,将多个临近村社整合为一个警务区,实行警区责任制,在西彭的工业园区、城西家园、大石堡以及石桥铺的张坪、渝洲新城对应设置警务站,并在原警务室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新增110接处警、公安政务服务、应急处突、治安管理、交通安全等作为警务站职责,整体推进警力、管理、服务、处置“四个前置”,并配套建设 24小时无人便民服务点,原则上实行“5×8小时”勤务模式,治安重点复杂地区警务站探索24小时勤务模式,确保就近接处警、就近巡逻防范、就近化解矛盾纠纷、就近管理服务。

  今天挂牌的西彭园区警务站,事实上从去年11月开始已经试运行,如今已有半年时间,已累计接受群众咨询近500次,登记居住人口2100余人,为企业员工办理暂住证384个。

  西彭镇位于九龙坡区西南部,辖区面积87.5平方公里,下辖5个社区、23个行政村,实有人口14.3万。西彭镇是九龙坡区委、区政府“再造一个九龙工业”战略的主要承载地,“中铝高端”等市级重大项目落地于此,城镇化进程加速,人员流动大,产业业态多元,矛盾纠纷排查压力日益加大,在主城乃至全市大城镇、大农村中具有代表性。改革中,西彭派出所通过社区警务队,在警务站形成“平安前哨站”,警力的前置,带来了时间、空间上的高效。

  挂牌前夕的一起警情,最能反映这种高效。5月5日下午,西彭镇迎新村的赵大爷和张大爷在下棋时发生冲突,两位大爷年纪不轻,但脾气可都不好,输棋的赵大爷更是怒火难掩,冲突中竟然将张大爷的眼睛打伤,情况危急。报警电话来到九龙坡区公安分局指挥中心,警情转到了离事发地最近的西彭园区警务站。民警迅速出警,警车接人,及时送医,医生的反馈让张大爷的家人惊出一身冷汗:“要是晚送医10分钟,可能眼睛就保不住了!”

  

  出警民警张军算了一笔时间账:迎新村靠近江津双福,是西彭镇最偏远的村居,如果从派出所出发,少说需要40分钟车程,如果对村子不熟悉,找人也要耽误一些时间,可能要近一小时才能把人接到。而事发当天,从园区警务站出发的他们只用了20分钟就接到了张大爷,一方面是距离确实近了,另一方面是更近的距离让社区民警有更多机会下沉到社区,熟悉当地的人地事,减少了寻找的时间,正是这段时间,为张大爷抢出了抢救的可能性。

  西彭园区警务站负责人赵富华介绍,群众办事、民警出警都缩短了距离、节省了时间,也许每天有10次这样的情况,每一次可能也只节省10分钟,但派出所有3个警务站,加上巡逻的警力,事实上有6个点可以快速出发,一天就能为警民节省600分钟,半年下来就是1800个小时,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九龙坡警方在改革试点的前期调研中发现,当前虽然一直在强调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但基础薄弱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针对这些问题,分局按照“做精机关、做优警种、做强基层、做实基础”的要求,重点在优化派出所勤务模式、做实社区警务工作上下功夫,全面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优化派出所“一室两队”勤务模式,对警力进行整合,以综合指挥室作为派出所“大脑”,承担值班前台、指挥调度、警情分析、视频应用、情报实战、线索处置、数据监测、督导考核、纪检监察等职能,统筹管理派出所综合服务窗口、执法办案区、涉案财物管理区和警民联调中心;社区警务队主要负责立足打防管控服,开展以“一标三实”为牵引的一系列信息采集、实有人口管理、社区治安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区巡逻防控、社情民意收集等基层基础工作;案件办理队主要负责管辖范围内刑事案件侦破和治安案件查处。

  除了派出所,九龙坡警方还优化交巡警勤务模式,由原“转班制”调整为“工作日全员上勤+周末值班组兜底”,并划分责任区,按需调配警力,科学设置执勤岗位、点位,街面见警率平均提升至230%。

  减负:110接处警机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

  “我一直以为特警只有面对暴恐事件才会出动,没想到我们这种鸡毛蒜皮、家长里短他们也要处理,还处理得很好很及时。”4月底的一天,家住石桥铺柳背桥的陈阿姨,因为一起邻里纠纷报警,她没想到,民警3分钟就赶到了现场,更没想到赶来的不是派出所民警,而是特警。

  要回答陈阿姨的疑问,还是要从九龙坡区公安分局从去年底建立起的派出所、交巡警、特警“多警种协同”接处警机制说起。

  110接处警与群众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安全感和满意度。随着社会发展、人口流动加快,接警量也与日俱增。在2020年,九龙坡区公安分局日均110接处警量1000余起,其中非警务警情就占到了400余起,而属公安机关受理范围的600余起有效警情中,刑事、治安类警情则占比不到一成,更多的是纠纷、求助、交通及其他类警情中部分需要公安机关出警处理的警情。

  

  为此,分局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审视当前接处警工作特别是机制、模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交巡警、特警、派出所接处警工作开展调研论证,重点开展对外联动、对内挖潜,着力构建“事权清晰、指挥顺畅、联动协作、运行高效”的110接处警体系。

  改革后,由于社会面见警率提升,民警管事率提高,处警处置效率增强,全区110警情下降到日均800余起。对这每天的800余起警情,九龙坡警方通过购买服务以及区信访稳定联合调度中心、区市域社会综合治理中心、“老杨群工”、人民调解员入驻等方式进行社会化分流,为全局接处警单位减轻了37.4%的接处警负担。

  在分流非警务警情的同时,九龙坡警方更是建立起“多警种协同”接处警机制,交巡警承担了自身交通类警情及部分原派出所承担的交通相关警情,特警承担了部分派出所的警情。通过特警和交巡警分担后,派出所接警量从450余起降至280余起,再经派出所警民联调二次分流后,进一步降低了派出所值班民警工作负荷,让民警有更多精力投身到辖区的管理工作中,提高群众办事效率。

  增效:科技赋能改革取得新突破

  位于九龙坡区东部的石桥铺街道,实有人口21万,其中户籍人口6万,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人口数量多、人员流动多、业态种类多、警情数量多的“四多”特征,在主城具有鲜明代表性。去年12月,分局将石桥铺派出所确定为警务机制改革和勤务模式优化试点单位。其中,新设立的张坪警务站辐射老顶坡、高庙、张坪三个社区的5万实有人口,与街道联合建设“市域社会综合治理岗”,承担110接处警职责,另设综合办公区,承担警务站的其他8大职责,与社区事务一体化联动办公,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走进张坪警务站的综合办公区,不难在显眼处发现一台台自助办理机,其中一台智慧拍照体检自助机显得格外有“黒科技感”。

  住在美茵河谷的刘盛,近期需要换领驾驶证,却一直嫌去医院体检麻烦,迟迟未动身,直到期限将至,才在小区业主群的建议下,去到张坪警务站试一试。民警张晋源将刘盛带到了全市率先引进的智慧拍照体检自助机前,登记信息、拍照、测视力听力握力等体检项目,竟然一站式完成。体检的数据通过后台传输到定点医院,医生签字,从上机操作到换发领证,全程只用10分钟搞定。

  

  科技便民,科技也兴警,在警务实战中,九龙坡区公安分局也不断推进技术创新。自主研发的“智慧社区数据推送平台”,将社会单位建设“智慧社区”数据实时推送到公安平台,目前已接入128个小区的“智慧社区”数据十万余条,并实时推送给对应社区民警移动警务终端,动态核实、碰撞和比对分析,确保数据鲜活,这项措施也有效助推了“一标三实”基本信息采集工作和治安基础要素的全方位掌控;在全市率先研发“一室两队”工作平台和“随行指挥”APP,推动打防管控智能化、指挥调度扁平化、警务要素可视化、勤务运行精细化;探索研发分局智能警务综合应用平台,打造“在线警务”……

  警务机制改革、勤务模式优化、科技赋能实战,九龙坡警方在改革试点中收获颇丰。以石桥铺派出所辖区为例,“八类”案件零发生;刑事警情、刑事立案较去年第四季度分别环比下降27.4%、24.43%;可防性案件中,扒窃、盗窃摩托车和接触式诈骗分别环比下降38.46%、8.33%和66.67%,“两抢”案件“零发生”,电信诈骗环比下降30%,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改革探索中,九龙坡区公安分局将围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这条主轴,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稳步推进分局“1+4+N”整体改革规划,拟于今年6月开始全区铺开,进一步盘活资源、整合力量、创新机制、科技赋能,在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中释放强大改革动能。


        更多精彩新闻请点击:http://www.peoplessjj.com/《时事经济观察》
责任编辑: 李靖

京ICP备18023181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2号人民日报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2018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监督电话:010-65365635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