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e:global.cfg_webname/}

城市: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四川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重庆贵州

城坝遗址:稻田下的神秘古皇城 巴文化的最后消失地

来源:人民日报社市场报网络版《时事经济观察》 发布时间:2019-07-07 18:10:09

  

 

   本网7月7日讯 (记者 李靖)七月的渠江,江天一碧如洗,两岸水草丰茂,稻田一片葱绿,如水墨画一般迤逦而行,见证着历史和未来。

   衔远山,倚渠江。位于长江上游渠江畔的四川省渠县土溪镇城坝遗址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城坝遗址考古现场热火朝天,考古队员们正通过努力,力图尽早解开宕(音dang)渠古城的千年谜题。

  

   静静的渠江

  

   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意味着中国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于距今五千年前,终于得到了国际承认。而此刻,在中国大西南的四川渠江畔,一项惊动中国考古界的发掘正在无声的进行。

   城坝遗址座落在渠江畔,周边风景十分秀丽,有关它的神秘传说流传了千古。据考古发现,城坝遗址是战国晚期到西汉中期的巴人文化遗址,总面积1820亩,遗址北、西、南三面渠江环绕,一面临山,呈依山傍水之势,为古时重要“津关”(古代官方在水陆要冲之处所设的关口)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城坝遗址为河谷中的冲击平原,地势十分平坦。城坝遗址又名宕渠城遗址,也称“车骑城”,古时賨(音cong)人曾在此定都,曾为古賨国国都,在秦汉时期是賨人的都城。遗址被发掘之前,上面均为稻田玉米等农作物,被誉为“稻田上的古皇城”。东晋时期《华阳国志》曾有记载:“宕渠盖为故寅国,今有寅城、卢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也曾有记载。有考古学者说,这里处处可见秦砖汉瓦,稻田、玉米地、房屋地下皆可能有文物,城坝遗址是西南地区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秦汉晋时期城市遗址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发现的一个水路“津关”遗址,它见证了巴文化融入中原文化和华夏文化共同体的历史。

   城坝遗址的发现在中国的考古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2016年11月,国家文物局将城坝遗址列入“十三五”期间重要大遗址名单; 2018年10月,获中国考古学会田野考古奖一等奖;2018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发掘现场

   千年古賨都,与中华文明史共存。据考证,1万多年前,渠江流域已有人类活动;4000到5000年前,人们开始在渠江流域聚居开发。在秦汉以前这里曾是巴人的聚居之地,这里考古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砍砸器、石锛、陶纺轮、陶网坠和骨针等,见证了古时賨人曾在此创造和发展了灿烂的渠江流域文明,古賨都是巴渝文化与灿烂的中原文化的交融之地。

   4000多年前,一个历史上以刚勇尚武著称的族群出现,这个族群被称为巴人或巴族。“忠勇节义、豪放包容”是古时巴人的文化符号。巴人是生活在长江上游的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但当时只是一个松散的部族联合体,迁徒流动性很大,后来又形成了板木盾蛮与廪君族两大部族体系。賨人,又称寅人、板楯蛮,也是当代土家族的主源,有着自己的货币賨钱及賨布等。秦灭巴蜀后,令板楯蛮以交纳賨布代替户赋,由此賨布名传海内。賨字,为古赋税“口纳钱四十”演变而来,原本意为宕渠七大姓之外的賨人一口仅需交四十而来,为当时很优惠的一个赋税。賨人生活在今阆中至渠县一带嘉陵江畔沿岸广阔的土地上,其存在于春秋战国之前。

   古书中记载,賨人勇猛彪悍。《尚书》记载,至武王伐纣以来,巴人能歌擅舞。巴渝舞“剑弩齐列,戈矛为之始。进退疾鹰鹞,龙战而弱起”,“退若激,进若飞。五声协,八音谐”。因其恢宏,震慑人心,得以流传千年,成为至今不衰的巴渝舞神曲,巴人的后裔土家族的“摆手舞”也与巴渝舞极其相似。

  

   地下曾是通往皇城区的古道

   以汉代车骑将军冯绲(音gun)为首的賨人南征北战,征武陵蛮夷、讨伐荆楚,助刘邦平三秦,建西汉,屡立奇功,为秦汉政权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曾被古书誉为“神兵”。而古时,青铜器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古代宕渠产铁,因冶炼而青铜兴,在巴渠古墓葬挖掘中出土了种类较多的青铜兵器,也证明了该民族骁勇善战并且擅长冶铸技术。

   据考古专家称,城坝遗址保存了西南地区最好的汉晋古城遗址,其砖构城门及保存完整的建筑布局,在汉晋古城遗址考古中较为罕见,为中国古代城址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城坝遗址内文化堆积十分丰富,文化层可达数米,其中汉砖尤多,数以万计。遗址内有大量保存较好的水井、城墙、墓葬、窑址等文化遗迹,从而确定城坝遗址具备了城市的规模。城坝遗址水井众多,前期发现了55口汉代水井,距今约二千年,现仍被当地人继续使用的有3口井。城坝遗址曾屡为郡、府、县治所在,兴衰历时近千年,是川东地区目前尚存的历时最长、规模最大、历史最长的古城遗址,对于研究古代巴人特别是賨人历史及川东北地区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生产及生活状况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参考价值。

  

   通往古城的道路和保存完好的汉城墙

   一次偶然的考古发现,巴山蜀水之间的古城宕渠破土而出。自古以来,当地一直流传一种传说,在今天的渠县境内,曾经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族群,他们不断迁徙,得山水之灵性,借鱼盐之便利,他们英勇无畏,文明于三秦,他们被称为巴人。活跃在4000多年前的历史舞台,2000多年前突然消失,古代巴人所留给后世的谜团,至今无法破解。城坝这个三面环水的古老村庄,据传就是当年秦灭巴蜀后巴人最后的栖息地。这也是一个古时兵家必争之地,但它却在东晋时期神秘消失于史料,城坝遗址也成为了巴文化的最后栖息地,巴文化至此时段也慢慢消失。城坝遗址被发掘后,古代巴人主要生活区域被重新定义,为揭开巴人消亡之谜提供了重要依据。

  古老的宕渠城在渠江东岸静静躺了2000多年。

   古賨国的传说一直鲜活的存在于老百姓口耳相传中。城坝村自1980年代出土大量青铜器以后,便引起了考古专家的关注。在1987年全国第二次文物考查中,便一次收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以来的精美青铜器70余件。2005年3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首次通过科学考古,在城坝发现了城址。2014年,开始了城坝遗址持续考古的序幕,考古中发现了大量战国早中期青铜礼器、兵器,以及秦汉陶器、玉石器和古砖等。与早期在附近发现的集中分布于宕渠故城以西古驿道边,占全国存数近1/4的有着古代建筑“活化石”之称的汉阙6处7尊,遥相见证了古賨文化的光辉灿烂。

  

   出土的秦砖汉瓦部分上面有着精美的花纹

   不经意间,一座雄踞西南的千年古城破土而出。城坝宕渠城目前发现了5万平米的城址面积,已经是迄今为止川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战国到六朝时期的遗址,并且是唯一确认的汉代城址。发掘出的城墙显示,该城初始夯筑年代为西汉,东汉时期有过大规模增修,一直沿用到六朝时期才废弃,这也与史料的记载基本对应。

   城坝遗址城址由城墙、壕沟、城门、暗渠、门房等组成,也保存有建筑基址、道路、水井、窖穴、1米4宽的车辙印,城墙修建有二种工艺,西汉早期是用土每层二十厘米,一层一层夯筑而成,东汉时期由瓦片进行了增修,厚度一米,高度依地形而设,城门由有精美花纹的汉砖砌成,进城门后便是宽阔的街道和大型的建筑基石。考古发现遗址内分布着城址区、一般聚落区、窑址区、墓葬区、水井区等部分组成的大型遗址区。

   从2013年开始,经过6年考古,在4000平方米的发掘区内清理出了墓葬、水井、灰坑、城墙、城门、房址,沟、窑等各类遗迹400余处,出土各类文物1000余件,首次全面厘清了城坝遗址功能分区,构建了遗址自战国晚期至魏晋时期年代序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实物瓦当上面的“宕渠”二字,确认了此处为秦汉时期的宕渠城城址,并且发现了城门等遗址,宕渠城古城址的争论尘埃落定。

  

   古城廓初现

   这里千百年来一直流行着一个传说,地下藏着着一个古老的大型城址,当地至今还有着皇城根子等地名。在考古中发现的刻有“苍颉作书,以教后人”等字样的简牍也获得证实,这是秦汉时期的启蒙识字课本,为秦兼并六国后其丞相李斯所作,被专家认为可能是四川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识字教科书”。城坝遗址发现的简牍所记载内容十分丰富,简牍的发现对研究川东地区汉晋时期社会生活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宕渠”文字瓦当填补了地方史料的缺失,蕴涵巨大的学术价值。而城坝所在的达州市渠县,早在1990年代就成为中国竹编之乡,并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这批竹编制器物的出土,证明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汉代,这里的竹编工艺就已很精美、盛行。也说明了当时农牧业和手工业已相当发达,反映了当时賨人文化的昌盛。

  

   玉米地下的历史故事

   巴山蜀水中的城坝遗址历史上曾为川东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兴盛曾达近千年。城坝遗址秦汉以前,曾是巴人的聚集地,秦灭巴蜀后,在此设宕渠道,管理当地土著群。考古先后出土了大量战国晚期至魏晋时期的编钟、铜戈、铜斧、铜矛、铜罍、铜钲、陶器、宕渠瓦当、漆器、玉器等,以及有着精美花纹图饰的大量战国青铜器及汉代文物,这些器物数量之多、规格之高,在同时期的四川考古中实属罕见。同时,它也为消逝已久的宕渠古国提供了独特的物证,见证了先秦时期长江上游文明的灿烂图景。

   目前,国家文物局已将城坝遗址纳入国家大型遗址保护储备项目。神秘的城坝遗址下还埋藏着多少故事,其秘密还未被完全揭开,正等待着历史的见证。

   日出东方,凤鸣朝阳。巴山渠水,千载賨魂。寂静的田野,仿佛在诉说着过去时光和故事。城坝遗址,二千年前汉晋帝国远古文化的见证地,依稀可以看到千帆尽过,賨人在此采集捕渔狩猎。仿佛还能听到古时的铁马金戈、号角声呜、刀光剑影、战旗猎猎,那古老的土地,诉说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

   “文化引领未来、历史传承宕渠”。如今,随着发掘工作的推进,这座沉睡千年的宕渠古城的谜题将逐渐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更多精彩新闻请点击:http://www.peoplessjj.com/《时事经济观察》
责任编辑: 李靖

京ICP备18023181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2号人民日报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2018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监督电话:010-65365635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

电脑版 | 移动版